欢迎您的到来!登录注册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不求“一时誉”
时间 :   2024-10-22 08:5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夏铮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为解决当地舟船不便、旱年无水、洪年泛滥的问题,花费毕生精力“壅江作堋”“溉灌三郡”,将川中平原打造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公元前235年,已近晚年的李冰在什邡洛水的石亭江治水工地上过劳而死,但他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000多年风雨侵蚀,至今仍“惠泽膏流润九垓”,他也因治水之功被后世百姓尊为“川主”,名耀中华、俎豆千秋。


“名高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是碑。”在烽火连天、四方征战的秦国,李冰仅仅是个偏安西南一隅地方官,或许与雄韬伟略、经天纬地的君王相比,与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大臣相比,他的事迹并不耀眼、不显赫,之所以能被百姓记住并给予崇高的礼遇,就是因为他不求“一时誉”,呕心沥血修建都江堰,不仅给当地百姓创造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更是“神功名永著”,造福了千秋万代。

今天,行走汨罗江,想起屈原提倡“美政”,宁死不愿折节;漫步西湖边,想起苏东坡疏浚西湖、关爱百姓;来到虎门,想起林则徐“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公开销烟。他们都未看重“一时誉”,却赢得了“千秋名”。是什么让他们至今为世敬仰?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人民作出了贡献、让人民得到了实惠,把好事实事做到了人民心坎上,所以人民就会铭记他们。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的党员干部希望在任期内“快出成绩,出快成绩”,留下一些为百姓称道的政绩,但在这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客观规律,变成讲求“唯效率论”“唯速度论”的揠苗助长、帮蝶破茧,有的甚至演变成破坏式开发、掠夺式经营。这种“超速发展”看似赢了“短跑”、出了成绩,实则却是将“绩”异化成“疾”,实实在在地输了高质量发展这场“马拉松”。


“一时誉”是显绩,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千秋功”是潜绩,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是求“一时誉”还是求“千秋功”,是“竭泽而渔”还是“余荫泽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给出了答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事,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越是长久基业、长远大计,越是要脚踏实地、打牢基础,越是呼唤不求“一时誉”的干事作风。


不求“一时誉”,就要想清楚“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为政之本,在于为民。谷文昌在东山工作14年,担任县委书记10年,带领全县人民植树7.3万亩,把全岛绿化率从0.12%提高到96%以上,不仅消除了肆虐千年的沙灾,还留下了“看见木麻黄,想起谷文昌”的美谈,用生前事身后名映照了一名党员干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纯粹初心。为官者只有强化为民之心,看淡个人名利,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做出为民谋利的实在政绩。


不求“一时誉”,就要摒弃“插花”思想、树立“种树”理念。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更多的要面对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来不了一点花拳绣腿、徒有其表的滥竽充数。改革路上要始终牢记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而不是“造势一时”,必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把人民利益置于个人荣辱升迁之上,不贪一事之功、不为一时之誉、不计一段之成,以钉钉子精神完成好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好事,跑出人民满意的“加速度”。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收获。党员干部不求“一时誉”,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定能收获福泽后世的“千秋功”。(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委组织部:夏铮)


用户登录免费注册
看不清?点击更换
用户登录免费注册
看不清?点击更换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