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各级要自觉破除人才发展壁垒,改变唯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的标准,建立科学的人才发展体系,充分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从根源上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推动科技创新。
人才评价是否精准合理,首先体现在评价标准是否科学上。当前,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一套衣服大家套”“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些地方和行业仍把学历、论文、资历作为评价人才的“硬指标”,片面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重论文轻贡献、重数量轻质量。这种简单“一刀切”的人才评价机制,不仅不能有效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容易引发科研诚信、学术腐败等问题,长此以往,难免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陷入学术浮躁的怪圈。
浮石在《新青瓷之窑变》中写道:“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古往今来,凡有所成就者,无不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立身处事之根本,对于各类人才而言,“德”字须臾不可离弃。各级要把“德”字放在人才评价的首位,加强对人才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行等方面的评价考核,对论文抄袭、学术造假等失德行为实行“一票否决”,旗帜鲜明树立“重品德”的人才评价导向。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解开影响人才评价的“僵硬绳索”,坚持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尺发现和衡量人才。要按照“干什么,评什么”的原则,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的人才评价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比如,针对高精尖缺人才,要注重创新能力,突出市场评价;针对基础研究人才,要注重尖端引领,突出同行评价;针对乡土实用人才,要注重社会效益,突出社会评价。(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委组织部:尹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