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用人得宜,首要在识人。识人不明、辨人不准,常常会导致用人不当、决策失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评判干部是否卓越、是否尽职,不能仅看“期末成绩”,需将精力放在日常,常态化、近距离、有原则地广泛接触干部,全面精准考察干部,把干部的“模样”勾勒得更真、更细、更准。
坚持专项审查与日常审查相结合。考察干部是一项长期持续、动态变化的工作,唯有持之以恒,方能全面准确地考实干部。要摒弃不提拔不审查、不调整不接触干部的旧有模式,将专项审查与日常审查相结合,既运用自查自评、深度交流、查阅核实等方法,又直接与基层干部交谈、听取群众意见、查看工作实效,多方位了解干部政治素养、能力水准、工作成果,切实做到看数据与察实际相统一。及时收集干部各方面信息,综合运用纪检、审计、信访等多种渠道信息,构建干部信息大数据库,实现全方位、多视角了解干部。将审查识别的触角延伸至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领域、社交圈子,对干部进行家庭走访,深入了解其工作之外的状态,全面洞悉干部在台前幕后的真实面貌,做到既从“大事”着眼,又在“小事”中观察。
坚持共性考评与个性考评相结合。考评是干部管理的重要方式,是掌握干部实际表现的重要途径。当前,干部考评内容趋同现象依然存在,不利于干部健康成长。精准考察识别干部,需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一方面,设立德、才、勤、绩、廉等共性指标,另一方面,结合改革发展实际或被考评对象岗位实际,突出差异化的分类考评,不搞“一刀切”,激励干部在不同领域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动态调整指标内容,做到按“岗”细化标准、按“责”确定指标,及时更新日常考评指标内容,让干部工作有目标、完成任务有成就感。加强过程性考察,既看最终“成果”,又看过程“事迹”,防止“一锤定音”,避免仅凭结果评判干部。注重量化干部尽责、用心、尽力的程度,充分体现干部阶段性付出的指标,让真正踏实肯干的“老黄牛”乐于默默奉献。
坚持一时表现与一贯表现相结合。一些干部起初充满干劲,时间久了就出现松懈情绪,这就需要提高干部考察的科学性,把一时表现与一贯表现相结合,既看当下,又看长期。注重将干部日常考察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相结合,明确干部的岗位清单、工作清单和负面清单,定期进行对账考核和专项评估,确保人人有责。建立常态化走访考察制度,推行无任用考察、蹲点考察等方式,经常性近距离地考察识别干部,做到一时表现心中有数,一贯表现了如指掌。突出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将日常表现与关键时刻表现相结合,将思想素质与工作实绩相结合,既听其言、更观其行,做到好的要有具体事例,差的要明确原因,让干部综合素质清晰可见。
坚持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相结合。考核的价值在于结果的运用,不能“一考了之”。要把“唯分唯票”的考核导向转变为“唯能唯才”,改变以“票数论优劣”和“个人喜好选干部”的行为,不让“两面人”有机可乘、让实干者心寒。要坚持结果导向,把考核结果的运用作为推动干部日常考察工作的有力举措,让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评奖评优、学习培训等紧密挂钩,避免考核搞平衡,让干部真正有动力。要将考核结果与待遇保障相结合,实现日常考核结果在年度考核奖分配中的差异化运用,让干部日常工作的付出与收获在年底一目了然。(贵州省从江县下江镇人民政府::刘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