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了“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等八大“重大行动”,要求“制订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指导意见”“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那么,在当前优化整合小规模学校的大背景下,该如何“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呢?
一、坚持队伍建设是义务教育强校提质的根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撑起学校,乃至教育的顶梁柱,没有一支强大而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教师队伍,要推进义务教育“强校提质”是很难的。
(一)配强领导班子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少数”,其班子成员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必须是学校的榜样和示范,且五个方面缺一不可。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师生是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每天看到的是最底层的干部,所以,每个干部的思想品德,其一言一行,都会被师生员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干部的行为效果对学校管理所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教育系统知识分子云集,“文人相轻”现象比较严重,其中不乏“志存高远”“怀才不遇”“自我清高”“悠闲躺平”“吹毛求疵”“求全责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一校一策”制定用人方案,通过公开选拔,让真正德才兼备、处事公道、能担当有作为的人当家,让在学校有威望、有魄力,真正的“能人”和“廉人”管事,组建一个团结、务实、勤政、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只有做到“任人唯才,任人唯能”,方能“人尽其才,人尽其能”,否则,用人不当,或选拔程序有失公允,都会有损主管部门的形象,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阻滞“优质均衡发展”和强校提质的步伐。
(二)配齐师资力量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优化提质的深入推进,教师集中整合事成必然,对整合后的学校要均衡选聘教师,组建年龄、专业、学历、职称结构更加合理的教师队伍。优化整合后,学校师资力量得到加强,学科教师必须做到从专职向专业转变,学校课程必须全面开设和切实执行。
(三)提升教师素养
加强教师素养,就要唤起教师自主提升的热情,尽量减少“说教式”“训导式”的讲座和培训,尽可能多地给教师搭建观摩、展示、交流、创新的平台,做到培训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鞭策教师在各自岗位上挖掘自己的潜能,自觉探究,补齐短板,激发斗志;另一方面激励教师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吸取教训,总结成绩,展示自我,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教师素养。
加强教师素养,要从制度上规范,建立可持续的教师发展机制,既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也要有让每个教师成为“榜样”的可能;既要在教师职业道德和思想素养上严格要求,也要在教师身心健康上予以关怀,宽严相济,张弛有度。
二、坚持优质均衡是义务教育强校提质的关键
优质均衡除了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等方面均衡配置以外,生源的均衡配置是优质均衡的重点。
(一)严格实行“阳光招生”
2024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科学合理划定片区,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常住人口学龄儿童摸底调查制度,按‘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要求,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招生片区范围。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鼓励逐步实行单校划片,合理稳定就学预期。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积极稳妥推进多校划片,并将热点学校分散划入相应片区,推进片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大体均衡。”同时,“各地要全面落实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要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县(区)学生入学需求,不得跨设区的市招生。进一步压减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计划。”
按教育部通知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县域内不得设立全域范围“掐尖招生”的重点学校;高中阶段实行“属地招生,公民同招”的阳光招生政策是生源的均衡配置的有力手段。对县域优质普通高中的招生,笔者认为,要根据招生计划和县域内初中毕业人数,按比例分配给各初级中学,可以留出一定名额奖励综合评估为优秀等级的初级中学。这样,既体现了优质生源均衡分配,又体现了教育公平,让薄弱学校的毕业学生能享有均等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通过加奖综合考核优秀初中的招生名额,还能推动初中学校蓬勃发展。
(二)严格实行均衡编班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进行了规范。然而,仍然有部分学校巧立名目,或私下设立快慢班、重点班,并以此为诱因,通过减免费用、奖励财物等措施跨区域招收优秀中小学毕业生,还有的学校依托培训机构,暗地里进行“掐尖”招生,扰乱招生秩序,破坏教育公平。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坚决落实“十项严禁”,坚决杜绝不公平、不阳光的招生行为,在各个学校内部严禁不均衡的编班现象,让所有学生都接受公平的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坚持全面发展是义务教育强校提质的基础
长期以来,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思想左右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并成为整个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风向标,导致“宣传、炒作、重奖高考升学率”“‘唯成绩’‘唯升学’的教育政绩观”“违规争抢中小学生源”“违规分层办校、办班”“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重视考试科目、轻视学生全面发展”等等迎合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的办学行为层出不穷。
2024年5月14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将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针对基础教育,从安全底线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师德师风失范等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规范整治,并列出12项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负面清单(简称“十二条禁令”),向教育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亮剑。
当然,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思想可以说浸入国人骨髓多年,要想彻底扭转,仅教育部门的整治是难以做到的。首先,政府层面要重塑教育政绩观,切实改变用分数评价教师,用升学率评价学校,甚至将升学率与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的做法。政府教育政绩的指挥棒调整过来了,学校才能真正克服功利化、短视化的办学导向。其次,社会用人层面的“唯文凭”思想要切实改变。比如,“第一学历”歧视虽然直接影响的是求职者,但这种招聘导向会层层传导,让教育焦虑不断下移。社会盛行“唯文凭”“唯学历”的用人导向,许多人就不得不卷学历、卷名校,教育焦虑无形中从大学一步一步前移到小学、幼儿园。
只有全社会同心一致,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下定刮骨疗毒的决心,彻底摈弃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思想,才能扭转教育功利化、短视化局面,推进教育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优化整合,给新时代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给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平台,也为学校课程开设和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师资和物资基础。优化整合后,各地除了搞好标准化学校建设外,可以充分利用撤并学校的场地和设施开展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艺术教育、亲子活动及学生研学活动等,***限度地开掘教育资源,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坚持减负降压是义务教育强校提质的保障
教师生活在行业和社会最底层,教师的培养对象涉及到千家万户,因而,教师行业备受社会关注,稍不留神,一出问题便会受到社会舆论一边倒的责难。
近年来,学校安全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教育系统的高度重视,交通、消防、校舍、饮食、禁毒、防欺凌、防溺水、防性侵、反电诈、心理健康、自然灾害等涉及到师生身心安全的宣传教育全面铺开,安全教育内容和方式丰富多彩。为了抓好师生安全、压实安全责任,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安全都会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常态化专项督查检查。以防溺水教育为例,防溺水“十个一”(即十项防溺水专题教育工作)是教师每个学期,甚至持续到寒暑假都必须做的工作,每一项工作要有会议记录、工作方案及其实施过程的文字记载和图片资料等作为迎检佐证材料,除了“1530(每日放学前1分钟、每周五放学前5分钟、节假日放学前30分钟)安全教育”,教师每个星期必须在家长群里提醒两次,寒暑假也不例外,要求每个家长回复,没回复的要电话联系,并做好截频和记录,留有痕迹。此外,教师要教会学生防溺水“七不两会”,和家长“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上级检查的时候会抽查师生和家长背诵,并了解学校是否与家长签订了承诺书和责任状,教师是否做了家访等等。
安全重于泰山。正如有的领导所言,在学校抓安全是最划算的,学校没出安全事故,就是***的成绩,出了安全事故,就会不得安宁。网传某地一学生假期私自下水溺亡,有关部门马上查学校安全教育是否到位,结果查到“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回执单不是家长的亲笔签字,而是溺亡学生代签的,这样一来,家长就有了向学校索赔的理由了,果真是出了安全事故,学校不得安宁!
确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安全得不到保障,还谈教学质量有何用?正因为如此,大家都对安全这项“最划算”的工作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时时刻刻把安全工作抓实抓细抓真,甚至于一些中小学的校园和班级宣传板报都是清一色的安全教育,看不到其他的内容,大家都怕安全教育做得不到位而出事故而担责任!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过犹不及”这个成语,任何事情做过了头就不合适了。对小孩的教育,除了安全,还有很多方面,安全教育充其量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分的强调安全教育,过分的“压实”安全责任,被“压”在最底层的教师能有心思、精力去搞教研创新吗?
过多的留痕、过多的会议通知、过多的整理档案资料,使原本以关心校园安全、“抓实”安全工作为目的的工作走了样,变成了明哲保身的“护身符”,变成了人人大搞形式主义的“裹脚布”,很多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被消失殆尽,很多人变成了祈求“平平安安”过日子的躺平者!
来自外部的压力和负担也有不少,比如,有些地方要求学校和教师督促学生及其全家缴纳医保经费,将学生全家的医保与学校工作捆绑起来,并评比通报,几次三番地“骚扰”,使得部分家长迁怒学校和教师,认为学校“不务正业”,直接影响校群关系。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对中小学教师减负提出四方面共20条务实举措,将重点聚焦、严格清理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相关报表填写工作、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等四类事项中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内容。此后,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性文件,还向社会公布了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及进校园活动白名单,严禁白名单以外事务进校园。这些举措,为减轻教师负担提供了政策依据,也为学校拒绝与教育无关的事务进校园提供了“尚方宝剑”,只要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认真落实,切实执行,则学校和教师才能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为义务教育强校提质做出积极贡献。
小规模学校优化整合背景下的义务教育强校提质,需要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通力协作,积极为学校和教师减负降压,清除一切形式主义诟病,力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湖南省涟源市六亩塘街道中心学校:曾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