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方针,全面总结了新中国以来文化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也展现了中国未来文化建设的新气象。
坚持“两创”方针,根本在于“尊重传统,保护文化”,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传承5000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扎根的“沃土”,是记录着中华民族“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的拼搏史奋斗史,是中华儿女手拉手、心连心的感情羁绊。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一定要保护传承好这样优秀的“民族名片”,以此为“源头”吹起“中国风”,掀起“中国潮”。文化“两创”本质上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不忘“根本”才能开辟未来。
坚持“两创”方针,重点在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打开“胸怀”才能拥抱“未来”。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内涵也要跟随时代而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赋予世界不同文化中国意义,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传承文化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在继承中发展,学习西方不是简单的抄袭,应是互为补充共同进步。创新发展需要从传统文化、从外来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而决不能固步自封、闭目塞听,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辩证的去看古今中外的文化脉络,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树立文化自信,牢固民族精神,成为永不枯竭的文化长河。
坚持“两创”方针,关键在于“找对路径,用对方法”,不惧“创新”才能永葆“青春”。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地缘文化盛行,各地各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因素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厚度,广度”,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来源所在,但同时“源头情况”的错综复杂,也注定了在解决文化问题时,要变通,要因地制宜,要因时制宜。找到新时代合适中国特色发展的道路,那文化“两创”工作将“事半功倍”,要“以史为镜,以民为镜”借鉴“历史上”和“基层中”的经验,并坚持时间和调研,实事求是,结合当下形式开创新方法,以响应文化发展的“时代声音”。(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办事处: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