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一系列举措,一年年推进,为基层松绑减负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仍有部分干部感受不到明显的减负成效,甚至“越减越负”。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源于基层自身职能。随着社会治理重心逐渐向基层下移,基层承担责任逐渐增多,职责不清、层层加码、重数量轻质量等“增负”问题日见增多,基层可调用的治理资源和其承担的治理责任不相适应,“责大、权小、能弱”的状况制约了基层治理的效果;另一方面源于一些地方基层减负流于形式。有的如“镜里看花”,嘴上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是“马甲另穿”“新瓶旧酒”实则“增负”,这样督查考核是少了,调研观摩却多了,考核指标是少了,指标分项却更多了;甚至还有的像“一阵风”,起初又是开会研讨,又是实地调研,红火热闹,但没过多长时间就将“减负要求”丢到一边,一切照旧。要彻底摆脱“小马拉大车”的困境,重在“减负”贵在“恒心”成在“预防”。
以“权责明晰、简洁痕迹”打造基层减负“基本盘”。在推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一味施压、层层加码、处处留痕只能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差事、焦头烂额,甚至出现跑偏走样。要严格制定遵守基层权责清单,在清单之外,上级不能随意向基层转嫁责任和摊派任务。要精简工作流程,灵活设定合理的记录标准,减少非必要存档,只记录关键步骤和决策过程,给予基层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为基层减去基层不合理的负担、不正常的压力和不必要的焦虑,确保基层的权责归位,把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干实事、抓落实、求实效、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面。
以“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构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为基层减负,要持之以恒把“减负”进行到底,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目标不变,深入查找“病根”,靶向治疗,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推动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做到真减负、减真负;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纠治与中心工作无关的繁文缛节,清除影响基层干事的干扰羁绊,让基层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到为民办事上来,真正减出质量、减出实效。
以“一心为民,不忘初心”为基层减负打上“预防针”。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实干担当的政绩观,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不为追求个人认为的“好政绩”而大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只有深得民心的政绩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护。要牢固树立实干担当的工作作风,坚守为民初心,坚决抵制“走过场”等形式主义,将自己置身于基层一线,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为民创造无限幸福的工作中去,不断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以高质量的工作推动群众“满意度”的持续提升。(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江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