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欲振兴,关键在人才。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以人才为核心,在基层人才和后备力量培养上下足功夫,培育乡村振兴的基层有生力量,真抓实干出实招,打出一套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组合拳”,用好“育苗手册”让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实践“同频共振”。
破解“青黄不接”,在源头上把关选配“良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始终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内挖、外引、下派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善用“慧眼”选拔优秀人才到村干部队伍中来,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将有乡土情怀的青年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名单,建立基层人才库,同时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化考察干部的履职表现,待“良种”考核成熟后及时提拔重用,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成为村级优秀“当家人”,着力破解基层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灌溉“硬核知识”,依托组织力量给予“养分”。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养分”的“灌溉”和下基层的“蹲苗”历练。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振兴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和培育村级干部和后备力量服务群众的能力。同时为年轻村干部配备有丰富基层服务经验的导师,使他们在指导中更好地适应农村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让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和群众坐在一张凳子上,鼓励具备“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责任意识,真正实现政策知识、技术要素、担当意识与乡村振兴工作“零距离”对接,培足“源头活水”以激起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搭建“成长沃野”,以实践和监督培育“强苗”。年轻干部要走好乡村振兴实践道路,需明确学无止境,读好理论和实践“两本书”。理论学习上,要提高年轻干部的整体素质,开阔视野和思路,突破能力瓶颈,更好发挥“头雁”引领作用。躬身实践上,统筹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岗位进行实践锻炼,给他们搭建一片“沃野”参与到基层事务中,从事一线工作,增强“实战”能力。在监督和激励方面,要坚持严管就是厚爱,落实“四不两直”监督检查,健全激励与保障机制,给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指明路径,鼓励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发挥作用、成长成才。(剑河县岑松镇人民政府:杨梓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