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主席在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用好这一历久弥新的“良方”,持续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
宣传党的政策下基层要“返朴还淳”,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传递“惠民音”。政策宣传工作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命线”,是打通基层治理和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金刚钻”。如何宣好、传好“党音”?就需要党员干部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要强化自身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钻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心明眼亮、胸有成竹。要将宣传宣讲同第二批主题教育紧密结合,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理论上的清醒推动政治上的坚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少说“曲高和寡”的官话、套话,多说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乡言俚语,用老乡话、家常话把“党言党语”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给“党音”接上地气。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当好群众身边的“服务生”,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调查研究下基层要“敦本务实”,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信念追寻“最优解”。开展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若干年前的治沙书记焦裕禄,正是因为下沉到全县120多个生产队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才找到深翻淤泥变良田、多种泡桐巧治沙的良方。党员干部要从历史的教科书中学习经验,调研时要拿出“放大镜”,在细微之处明察秋毫,去粗取精、戒虚存真。开展调查研究不能“脚踩西瓜皮,拎包随意转”,要切实慢下来,低下头,俯下身,既要关注大事,更要留意小事,从而摸出实情,捞到干货。要念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像解剖麻雀一样,向问题更深处深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吹走面上“浮沙”,拨开“云雾”,寻找最优解。
信访接待下基层要“解困纾难”,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真情架起“连心桥”。推动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实际行动,是倾听基层声音的最好途径,党的各项事业之所以不断发展,就是因为我们善于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党员干部不能把信访工作当“包袱”,不愿意扛,也不想碰,更不能把信访矛盾当“皮球”,踢来踢去,不管不顾。要切实转变思路,站在群众的视角去思考事情,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变被动为主动,把信访窗口从机关搬到群众家门口,变“坐诊”为“出诊”,把信访矛盾化解在基层。党员干部要在一线与群众零距离社交,主动钻进“矛盾窝”,当好“一线调解员”,确保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事事有回音,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件件有着落。要常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不能总是干部在“上面”群众在“下面”,充满距离感,要树牢人民至上的理念,以第二批主题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群众心连心,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现场办公下基层要“秉要执本”,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着专啃“硬骨头”。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阵地就要在哪里。只有将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才能掌握实情;只有把办公桌搬到群众院前屋后,变“等群众上门”为“进群众家门”,心与民相近,情与民相通,才能获得原生态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铺平道路。党员干部要走出“文山会海”,把职责带到基层、把思路带到基层、把办法带到基层,让“小院落”变成“大会场”,奔着解决问题和处理矛盾去,专啃“硬骨头”。要牢固树立为群众办实事、为人民造福的政绩观,把下基层办公的着力点放在解决问题上,既贯彻“当下就看”,又力行“马上就办”,为基层治理的顽瘴痼疾开出“好药方”,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枣阳市委组织部:洪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