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扎实做好“四下基层”工作,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身体力行,让党的声音传播在一线、社情民意摸清在一线、急难愁盼解决在一线。
讲好“乡言俚语”,传播“党的声音”。每一件民生小事,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在意的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如何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群众通俗易懂的“家乡话”,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思考的问题。党员干部在下基层宣传政策时,要把闲谈交流、上门做客等接地气的宣讲方式充分运用到工作中,不说官话套话、刻薄话,不讲“大概、可能、再说”的搪塞语,多说客气话、顺心话。对于群众不了解的政策难点、疑点,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说实话、不忽悠,讲有据、有理、有情的准确话。同时,也要巧用乡村墙体漫画,让惠民政策看得懂、记得住、传得开,赋予政策宣讲“烟火气”,使政策宣讲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张、创新理论接地气、入人心。
扎根“乡土民心”,拉近“干群距离”。开展调查研究下基层,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克服坐在办公室里“电话调度”“微信调研”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式的做派,要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隔三岔五到群众中走一走、转一转,听群众抱怨最多的是什么、期待最大的是什么、讨论最广的是什么,问一问他们的“锦囊妙计”和意见建议,推动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化解在“村里面”、困难解决在“家门口”。在解难题、办实事中增进民生福祉、拉近群众距离、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工作开展。
侧耳“乡情乡愿”,解决“群众关切”。人民群众最关切、最期盼的问题说不清楚、弄不明白,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会逐渐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一以贯之传承好、弘扬好、践行好,以躬身姿态和谦虚态度“摆正”形象,要朝着“问题”去、奔着“矛盾”解、抱着“骨头”啃,不能因为问题小就“选择性处理”,也不能因为一些问题属于历史欠账就装作“看不见”,更不能因为难度大就“放一边”,要合理运用疏导教育、答疑释惑、法律援助等措施现场集中会诊、对症下药,真正把群众面临的“疑难杂症”找出来、处理好,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剑河县观么镇人民政府:刘佳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