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视觉
构建充满亲和力、感染力和鲜活力的中小学思政课堂
时间 : 2023-10-20 08:0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近期,我听了三堂小学思政课,既有随堂听课,也有预约听课,还有邀请听课,这三堂课的授课老师风格迥异,效果也各有千秋。随堂课虽然是临时进课堂听课,但授课老师总是脸带笑容,语气不徐不疾,对学生的评价恰到好处,即使是指出缺点也是点到为止,更多的是肯定,而肯定的语言、语气和语调又让人看不出做作的成分,让人听得出是发自内心的赞许,通过猜谜语、做游戏、成语接龙、古诗词抢答,以及学生结合自身及现实生活的各种活动,从中体会到“我学习,我快乐”,让人感到这堂课既是思政课,也是语文课,还有社会实践课的味道。预约课当然有比较充分的提前准备时间,授课老师在教学环节和课堂掌控等方面都是做得比较到位的,但受课件和教材的制约较多,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有所欠缺。邀请听课“听”的是“119的警示”,授课老师热情似“火”,激情澎湃,从火的妙用、火的危害,到火场逃生,既有典型案例,又有现场演示和演练,还有激情抢答和小组“PK”,让人身临其境,而学习的内容既有安全知识,也有科学(物理、生物、化学、地理)知识,更有“思政课”知识,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泼,教学过程富有感染力与亲和力。
近年来,思政课在中小学校越来越得到重视。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给大中小学思政课指明了方向。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各层次各学段的思政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20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号)(以下简称《通知》)。《讲话》、《意见》和《通知》,全面、系统、具体地对“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精辟阐述,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龄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进行了明确的规范。“思政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政课教师来说,既是福音,也是责任。
“思政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简称,在初中和小学阶段称之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品德、法律常识、中华文化、心理健康等,课时占小学、初中阶段九年总课时的6%~8%。小学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初中课程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可以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以学生看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为基础,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情的学科。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他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思政课教师具备了这六个要素,则其思政课一定会充满亲和力、感染力和鲜活力。
一、上好中小学思政课,要体现亲和力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必须具备亲和力,教师富有亲和力,可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展示教育的魅力,融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有亲和力,首先要热爱思政课,要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中,只有教师热爱思政课,才会在学生面前表现出热情和活力,才会给课堂带来感染力和吸引力。
教师的亲和力,表现在动作举止上。真诚的微笑、亲切的目光、赏识的举动、自然而不夸张的肢体语言,这些都令人油然而生亲近感。
教师的亲和力,表现在温和谦逊的语言、恰到好处的点评、亲切的问候、用心的倾听、平等的交流上,在课堂上看不到“暴风骤雨”,学生享受到的是“和煦春风”。
教师的亲和力,表现在处事低调、尊重他人、心存感激、达观包容、热心相助、真诚赞美上,从不颐指气使、居高临下,也不讽刺挖苦、嘲笑他人,常常以一种阳光的心态待人处事。
简而言之,笔者认为,教师的“亲和力”就是教师通过亲切和蔼的言谈举止,构建和谐、和美课堂所展示出来的良好的人格魅力。
二、上好中小学思政课,要增强感染力
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般人眼里,是一门政治色彩很浓、理论性很强、很严肃的学科,因而觉得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调,这种刻板的印象令一些教师,特别是非专业的教师对思政课望而却
步。
上好中小学思政课,首先要增强思政课教师人格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六个要”中,就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同时,思政课教师还要有宽广的视野、渊博的知识,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素养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传授方法的感染力。中小学生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只有通过改进传授方法,才能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不同传授方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感染力,深刻影响着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新时代青少年学生追求新异的群体特征“倒逼”思政课传授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思政课教师要充分用好网络时代的“红利”,融合“网络资源”“红色资源”“理论资源”,不断满足学生的主旋律精神需要。
第三,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情感渲染,增强情感感染力,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通过宣传我们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奋斗历程,和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以及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忘我牺牲精神,引导学生讲身边的故事,讲他们知晓的故事,讲中国的故事,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灵魂的洗礼,激发其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三、上好中小学思政课,要激发鲜活力
上好思政课,激发思政课堂鲜活力,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意见》指出,要深度挖掘“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他课程的“思政”元素“为我所用”,在“大”思政前提下,融入其他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利用游戏、竞猜、接龙、演讲、背诵、小组PK、典型案例等多种学习形式,激发课堂鲜活力。
上好思政课,激发思政课堂鲜活力,要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为他们在课堂上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尽可能多地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内走向课外,磨炼“实践出真知”的意志品质,再回到课堂,在展示中提升。
上好思政课,激发思政课堂鲜活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实体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并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教学视频、有声影像、动漫资源等将历史画面真实地展现在课堂,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