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产品。但是,老年人被数字社会所困的现象频频发生,因不会在线支付而无法在医院和银行进行缴费,不会使用社交软件而被“孤立”在子女的生活之外……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智能技术、数字化服务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把他们挡在便利快捷之门的外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人说,对待老年群体的态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试金石,我们的社会在按下“快进键”的同时,也不能落下那些走得慢、暂时跟不上的老年人,让他们也能够分享社会发展进步的红利。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呢?
政府部门完善适老顶层设计。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政府部门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反应迅速、积极应对。一方面,当地党委政府从政策层面制定支持老年人使用数字产品的措施和标准,加快涉老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革,为老年人平等享受数字科技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跨越数字鸿沟、消除数字贫困。另一方面同时提供线上和线下服务,尊重老年人拒绝学习使用智能技术的权利,给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预留传统渠道,增加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温度关怀。
互联网企业积极探索适老改造。互联网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和感受。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探索适合老年人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通过优化界面设计、增强语音交互功能、引入健康监测等技术,让智能设备更易于老年人使用。
社会服务提供数字教育普及。设立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以及志愿者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继续学习的设施和机会,为老年人提供互联网和数字信息科技的培训,帮助其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社区可以收费或无偿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和运用智能手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科技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和场所,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破除其心理障碍,提升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家庭成员助力“数字反哺”。子女和晚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耐心帮助老年人了解和使用智能设备,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
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科技进步的红利,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老年人感受到数字社会的温暖和便捷,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榕江县定威乡:李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