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要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握好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细枝末节处的“突破口”从而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因此,开展调查研究要做到“纵观全局”“寻根问底”。
要“蹲下身子看蚂蚁”,找准方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工作,是以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为核心,从人的思维角度出发,以人的主观认识为媒介对现实世界存在的情况、问题进行了解和梳理的逻辑过程,拥有明确的方向是顺利开展调查研究的第一条件。“方向一不对,努力就白费”。不确定好方向,精确抓住问题,调研成效势必会大打折扣。要事前做足充分准备,梳理清楚调研区域和对象的真事、难事,着力聚焦病灶和问题的难点、痛点,谨防“猴子搬包谷式”的情景在调查研究中上演。要像当下年轻人热衷的“City Walk”一样,既登“高楼大厦”一览现代新景象,也要逛“背街小巷”追寻人间烟火气。要走下车子、迈开步子、拿出本子,多到田埂上走走,多在院子里坐坐,让脚下多沾些泥土,让衣服发丝间多一丝“灶台柴火”味。要杜绝“浮光掠影”般“蜻蜓点水式”调研,不端架子、低下身子、少吹空调、多晒太阳,多和群众聊一聊柴米油盐及家长里短,不能光是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
要“盯上看下瞻前虑后寰左右”,常看常思,分析问题。问题之所以是问题,是因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下,对于该时空下的部分群体来讲,具有难以调和或解决的矛盾,可以是人和人的矛盾,也可以是人和物的矛盾,还可以是物和物的矛盾。各式各样的矛盾涉及到多方主体和各类层级关系,如果不注重分析,不层层抽丝剥茧,不观察和记录全貌,不多维度思考和辨析,就无法拿出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某地区居住着两批移民扶贫户,一批是本地原住民,另一批是后来的移民群体,本地原住民的房屋位置更靠近宽敞平整的乡道,同时他们所持有耕地的质量也要好于移民群体。这样的现实情况势必会带来矛盾和问题。因此,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就要事前做好调查研究,摸清楚两个群体的真实诉求,针对扶贫户们所面临的不同处境,要公平客观的分析。要用“鹰眼”看清楚每一个细节,定位好每一处痛点和难点,用“侦探式”的思维着眼全局,寻求最优解。要看他们享受什么样的扶贫政策,扶贫政策是否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对于两个群体目前受制于地理环境影响而导致的物质条件层面的不平衡,有没有作出适当的调整或者给予倾斜;要发现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发现扶贫户们面临的不容易解决的难题以及其他困扰;要摸实摸透扶贫户们的预期、计划和打算,弄清楚他们有没有后顾之忧;要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在多地之间形成对比,看看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的做法,在脑海中画出“解说图”。
要“改立并举办实事”,注重导向,解决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的首要目的是发现问题,其核心目标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开展的好不好,关键还是看实效。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对于当下发现的问题要“对症下药”,彻底医治好“病根”,杜绝问题发生“回弹”。处理问题时切忌主观臆断和私心杂念,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到客观规律,讲究科学精神,多出“金点子”,完善政策要讲究灵活精准,制定方案要注重切实可行。诚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完美解决,一时不好解决、解决不了,这也在情理之中,将此类“固疾顽疾”“放长线”来研究推进尚未不可,但不能泥牛入海,永无消息,而是要集中力量、集思广益去解决。
坐在办公室看全是问题,下到一线才能找到方法。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际,党员干部要“沉下去”,置身于全局,在心中树好明镜,而不是在手机上“盯群”“爬楼”,在办公室囿于一隅、纸上谈兵。(枣阳市委组织部:洪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