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竞争、人才争夺加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需求尤为迫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增强科技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需要从青少年阶段引导和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使他们能够长期保持对科学的热爱,进而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一是营造科学氛围,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我国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近年来,全国各地各地持续打造创新型科普教育基地,推出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不断提升科普教育服务水平。各大科技馆、博物馆纷纷推出前沿科技精品展、奇妙天文夜、手工课堂等科普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参观、听讲、互动体验中近距离感受科学探索的魅力。通过沉浸式体验,使青少年可以直观感受科技创新给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激发青少年群体的求知欲与创造性,引导他们主动投身到科学学习当中,帮助青少年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天马行空的想法。
二是多方主体共同合作,积极回应青少年的好奇心。青少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孩子们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有着无限想象力和强烈求知欲。孩子们的好奇心需要得到回应,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三个主体积极回应孩子们的好奇心。随处可见的科学知识,如昼夜交替、四季更迭、动物世界、机械原理乃至生活小常识等,不仅能解答孩子们对现实世界、现实生活中很多事物与客观现象的疑惑,还能让他们在观察思考中学习知识、收获快乐,进一步激发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人生梦想。
三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学习较为枯燥,青少年阶段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在这各阶段让青少年坐在课桌上学习书本上大量的理论知识,可能会抑制青少年的天性进而导致青少年学习效率低甚至厌烦。这需要我们在开展科学教育的时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生活中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更好的帮助青少年学习理论、理解理论,使青少年在生活中感悟科学的魅力,收获丰富知识的成就感。(水尾水族乡人民政府: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