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举行,5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深情讲述了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清正廉洁的感人事迹。打开朱治国同志用生命书写的答卷,往事历历在目,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浮现眼帘。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从“生命答卷”中不断探寻“答题指南”,指引我们在崭新的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轨迹。
坚定信仰,用生命书写“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为民答卷”。21岁大学毕业后,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毅然决然地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风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条件艰苦,都没有劝退这个城里来的小伙子。他不挑活儿,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毫无怨言。广大党员干部当致敬朱治国,汲取他“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激活青春的“热血模样”,厚植鱼水深情,要有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理想抱负,有奔赴基层、真正服务山乡的切实行动,学会和群众相处,与群众打交道,始终将群众放在心上,知民心、体民情、解民忧,耐心细致地去发现解决群众的问题,思之所思、忧之所忧、急之所急,将改善民生、造福群众作为毕生第一追求。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不负人民,不负时代。
坚守初心,用生命书写“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答卷”。面对基层干部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他身体力行,积极下基层开展调研,跑过全省362个乡镇、大部分村(社区),创造性提出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进了校园,有了知识提升的机会;面对基层干部待遇偏低的问题,朱治国连日加班牵头拟草报告和方案,出炉并实施了青海省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有效解决了干部待遇偏低的堵点问题。在遇到一长串的急难险重任务时,朱治国总是能“站得出来、顶得上去”,他胸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是有着过硬的本领。广大党员干部当向朱治国致敬,学习朱治国同志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主动涵养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敢于担当负责,善于守正创新,以抓铁有印、踏石留痕的干劲拼劲干事创业,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危险面前积极应对,以“舍我其谁挑重担”的担当,有序推进每一项惠民政策落地落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坚持情怀,用生命书写“修身律己,严以用权”的“廉洁答卷”。朱治国耕耘组织战线多年,担任领导干部多年,但从未因权谋私,家人从未跟着“沾光”。在朱治国看来,权力是“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是为民造福的“公器”而非为己谋利的“私器”,因此才有对“身边人”“家里人”一以贯之的严格要求,才会有对党的事业清风徐徐的廉洁清明,才会有一生“以正治国”的浩然正气。“内无妄思则外无妄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因此,党员干部当以朱治国为镜,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要把廉洁自律作为立身之本和行为准则,主动上好自律“发条”、筑牢思想“堤坝”,常掸“思想尘”、立起“警示牌”,时刻保持“责任在肩,如履薄冰”的敏锐和心怀“权力在手,如临深渊”的谨慎,用一言一行诠释党员干部的“清心寡欲”,坚守住手中权力的“一尘不染”,用实际行动擦亮清正廉洁政治本色,真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通讯员:枣阳市委组织部 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