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今年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的关键之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而创新社会治理作为一种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重要路径,正引领着社会的前进步伐。
创新社会治理需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人民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也是问题的直接受影响者,更是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在创新社会治理中,要注重听取人民意见、尊重人民权益,这有助于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广泛的参与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创新社会治理需加强部门协同合作。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单一部门或个体往往难以独立解决。因此,需要建立起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格局。要强化协同合作思维,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化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通过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形成问题解决的合力。
创新社会治理需注重法治教育建设。“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石,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健全完善立体化创新社会治理体系,要推进全民守法,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在推进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法治体系。
创新社会治理需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专业化人才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能够科学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有效落实执行。要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进一步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采取多种方式开辟人才走出去培养的新路子。除此之外,加强相关专业教育培训,更加有助于提高从事社会治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凯里市炉山镇人民政府: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