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中央国家主流媒体7月15日报道,近期,一些网络账号杜撰、歪解公共政策信息,误导群众、从中牟利。中央网信办指导网站平台开展重点排查整治,依法处置违法违规账号373个,并列举通报了“股市小作文”、“国家补短板强弱项领导小组”、“不同人群使用不同颜色社保卡”、“河南花49万助农插秧2亩”、“考取‘社工证’包分配,还能优先录取为公务员”、“水稻上山”、“捡瓶子卖钱挣学费”等“视觉贫困”共7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其共同特点是,靠网络账号造谣传言获取非法牟利,严重玷污了良好的网络生态和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必须采取法治手段和经济手段并用的办法,予以严厉打击、严惩不贷!
近年来,一些网络平台,尤其是“自媒体”,打着传播“正能量”的幌子,肆意造谣传谣,而且不择手段。惯用的伎俩就是抓住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和重大事件,进行恶意编造、歪曲真相、夸大事实、移花接木、断章取义、混淆视线、制造舆论轰动,扰乱民心,误导群众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产生疑虑,甚至动摇理想信念,后果不堪设想。有的还公开无耻地自我标榜称、自欺欺人地说,现在提倡“言论自由”,想“灭口”得拿钱来!有的还拿着扑风捉影搞来的“黑材料”窜到机关和企业进行威胁恐吓,不给“封口费”就让你“一夜网黑”“臭名远扬”。这些网络账号平台,只认“钱”,不认“法”,公然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把网络平台变成了非法牟利的“捞钱工具”。正如通报列举的“国家补短板强弱项领导小组”案例,他们利用这个账号,在网上公开发布“能够帮助每个市县获得10亿—100亿元政府补贴资金”等不实信息,纯属无中生有、招摇撞骗,直接干扰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工作秩序。尤其是“考取‘社工证’包分配,还能优先录取为公务员”这一谣言的广泛传播,顿时成了国内众人瞩目的“热点新闻”,严重破坏了国家公务员招录政策,实属违法犯罪行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早在今年3月份,中央网信办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的专项行动。前不久又发布了《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强化资质认证展示、规范信息来源标注、完善谣言标签功能、限制违规行为获利、完善粉丝数量管理措施、严格违规行为处置等13条具体措施。要求各地网信部门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开展对资讯、社交、直播、短视频、知识问答、论坛社区等类型网站平台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对自媒体的严格监管,切实维护网络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足以说明,整治虚假网络平台,净化社会舆论环境,中央确实下了决心和狠心。但总有一些违法违规经营的网络平台尤其是自媒体,抱有“侥幸心理”,试图“蒙混过关”。在丰厚利益驱动下,他们并没有“改邪归正”,做到诚信守法经营,而是“以身试法”,顶风违纪,蓄意恶搞,甚至还再兴风作浪,大搞投机钻营,使网络平台整治与监管时常出现“按下葫芦瓢起来”的非正常现象,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网络平台治理整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由此看来,整治网络平台、规范经营管理,必须像“严打”那样,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对肆意造谣传谣的网络平台“露头就打”,曝光天下,让其无处遁形。
要坚持整治常态化、监管到位不松懈。要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网信办下发的《通知》要求和13条具体措施,从源头上治理,对网络平台进行一次“拉网式”的大排查,重点从主体认证、信息真实、获利管理、违规处置等多方面着眼人手,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千方百计防止“野火烧不尽、谣传四处起”的被动局面。要压实多方责任,重点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只靠网信部门“单枪匹马”唱“独角戏”还远远不够,甚至“力不从心”或“鞭长莫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网信工作,组织协调纪委、监察委、公安、市场监管、审计等部门,坚持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合力铲除网络谣言生存土壤,共同打造清朗网络空间。与此同时,对一贯守法运营、文明诚信,积极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坚持与时俱进,传播正能量、自觉维护网络生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网络平台和自媒体,要多加引导和大力支持,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能够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作者许贵元,系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