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目前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标杆,各地也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让经济得以较快发展。这本无可厚非,但有些村在发展产业时,虚报项目,产业“假”,大规模铺摊子,产业“务虚”,盲目引进产业不接地气,产业“不务实”。要实现乡村持续发展,真正使产业落到实处、发挥作用、造福群众,拒绝此类“务虚不务实”产业,主要做实以下三点。
一、不“盲干”虚报项目,坚持实事求是,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农村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虚报产业项目,脱离实际发展群众不需要的产业,不仅劳民伤财,更会挫伤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延误发展时机。发展产业之前,要根据自然村条件做分析,充分进行论证,敢于承认不适宜发展产业的真实情况,不盲目跟风发展产业。条件合适的村要把产业“引进来”,调动群众参与产业中,缺乏发展条件的村要把群众“带出去”,充分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确保产业富民的初心不变。
二、不“乱干”发展不实项目,坚持因地制宜,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有些企业利用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农村流转的土地,以极低的价格租赁农村土地盲目发展一些不实的产业项目,还有的不少企业或公司因资质不全、技术不成熟,打着在农村发展产业的“幌子”企图通过套取国家政策补贴,肆意在农村大规模发展产业,没过几年就宣布破产,给基层产业、群众带来了很大负担。基层政府要充分利用市场规律,要结合当地经济、文化水平发展产业,要让群众对技术看得懂、学得会、练的熟,对引入的企业资质能力反复甄别,使产业红利惠及群众,带领群众掌握一技之长。
三、不“单干”发展零散项目,坚持久久为功,实现生态经济两发展。农村产业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坚持农村山美水美的总基调不改变,不能再出现有些地方在山上开荒变耕地,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在生态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发展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科学规划农村发展蓝图,把农村打造成具有“乡情乡味”山美水美景美之地,要在维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发展经济,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贵州省从江县统计局:潘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