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视觉
《种地吧》受关注反映出人们对土地的热爱
时间 : 2023-07-03 22:0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2023年,一档传说中的糊咖爱豆“再就业”的综艺节目《种地吧》迅速出圈。节目组安排10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年轻人,在190天的时间里,完成142亩土地的播种、灌溉、施肥、收获、运营全过程,讲述了一个关于劳动和成长的故事。节目以粮食安全和民生发展为背景,吸引了很多关注,引发社会舆论。
一开始这个节目并不受网友看好,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节目只是打着“新农业”“新农人”的幌子来吸引流量,这些年轻人不可能真正去种地,可能就是搞搞“田野聚会”,然后一群人享受生活、讨论人生的俗套剧本。但就是这十个不被看好的少年,做到了争分夺秒用6天时间收割142亩的水稻、冷雨寒冬里花10个小时卸下30吨有机肥、雪夜里泡水疏通排水沟、4小时搬运4000盆玫瑰花等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几乎难以完成的事情,从开始的“白净小生”变成了“天选种地人”:皮肤黑了、身体壮了、农业知识也越来越熟知了,养活了玫瑰、生菜、羊、鸡、鸭、鹅、虾...真诚永远是必杀技,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赢得了土地的认可,也收获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欢和支持,通过切身体验“新农人”的生产生活,他们向观众传递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付出总有收获”的价值观。
在这乱花迷人眼的碎片化时代,只要坚持做完一件事就是收获。虽然一开始这十个少年参加节目可能或多或少都是抱着想红的心态来的,但是在他们真正加入这场“实验”后,竟然都沉浸其中,只想踏踏实实种地,不再关心外界的流量与功名。李耕耘说:“真的是前所未有的踏实感,让我整个人感觉自己是在好好活着,我知道自己每天在做什么,干了什么,不用去想太多。”赵一博也表示:“我现在觉得浪费粮食是第一罪名。我们这代人可能很少去了解到,每天密切相关的这个土地,是什么样子的,就一直在东忙忙、西忙忙,一直没有沉下来去用很长的时间做一件事情。”蒋敦豪在上节目前正处于人生的迷茫期,但是在种地的过程中,他发掘了“认真做好一件事”的宝贵意义,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如何构建自我人生的秩序感,渐渐从土地中汲取力量,变得坚定、有目标。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飞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变得越来越敏感、情绪不稳定、自卑、自大、自我,在浮躁的世界成为浮躁的成年人,很少有人能静下心真正地去做一件事、去看一本书,或许这个节目能够给迷茫的年轻人一些启发和冷静,在快时代能够渐渐慢下来。
年轻人离土地越来越远,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现在的年轻人都在远离家乡,到更大的地方去艰难地讨生活,大量的人都在出走,却鲜少有年轻人愿意回到这片土地上。“回归土地”是导演杨长岭做节目的初心,他想找来一群年轻人种地,传播关于土地、种植与责任的理念,通过记录他们190天种地创业的真实场景,希望能够呼唤更多的年轻人回归农田,从事农业,让更多的新农业人才运用科技手段回归农业,回归乡村。
中国人骨子里流着乡土血液,对土地的热爱辈辈传承。回溯万年中华农耕文明史,小农经济在我国占据了长时间的主导地位,孕育出中华民族对于土地的深沉情感,农耕情怀已经深深地烙印于中国人的基因之中。党中央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2004年,“三农”政策被正式提出和实行,十九大报告中,“三农”问题被着重阐释并赋予新时代的新表述和新战略部署,都充分表明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而所有的中国人,都有一个统一的愿望,就是拥有自己的房子。老一辈在鼓励我们走出农村的同时,他们又不愿意离开家乡,只想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拥有一所自己的房子,“落叶归根”,土地便是他们的根。
仓廪实,天下安。“民以食为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费粮食可耻”是所有人从小刻在DNA里的意识,但是近年来,尽管我国粮食供给总量充足,但中国粮食供求中长期仍处于紧张态势,加之每天还是存在大量浪费现象,粮食问题仍然是当前乃至以后的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必须增强勤俭节约的意识,夯实“中国的饭碗要捧在自己手里”的底气。(贵州省榕江县寨蒿镇::石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