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放在“六个必须坚持”的首位,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把“和美乡村”建设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
当前正处于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阶段,其中一个具体目标就是“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我们既要做出无愧于人民的伟大成就,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更要突出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核心作用,坚持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参与感,突出基层治理、管理人民共同参与,强化人民监督作用,健全常态管护机制,破解“干部干、群众看”困境。
然而部分地区奖惩机制乏力、动员手段单一,以网格管理取代群众动员、以临时整治取代长效管护,干部替代群众做、替代群众管等现象较为普遍。对此,需盯紧“院坝协商”平台,推动常态化调研机制落实见效,缕清邻里、网格、村寨之间的管理职责,健全常态化督办、曝光、奖惩机制,实现基层综合治理、管理常态化,实现“短期问效”向“常态管护”转变。
一是健全议事会,落实各级职责。按“家庭、房族、自然寨、社区”建成四级议事平台,优先从有权威性、话语权、影响力人员中筛选“四级议事员”,紧扣群众生活半径,将农户庭院、凉亭、公共广场等作为议事场地,通过“每周家庭商议事项上交、每旬房族动议事项定论、每月寨内决议事项上报、每季度社区主抓落实”四个流程,广泛收集群众痛点难点问题。原则要求家庭及房族议事在内部召开,自然寨及村级议事在村民大会上讨论,逐级覆盖各群众主体。分类梳理立即办、商议办等具体情形,整合各级资源优势,做到意见不出寨、问题不出社区。二是瞄准责任线,理清权责边界。健全集中商议、联合审议、民主决议程序,瞄准门前三包线、商贩经营线、车辆停车线,面向涉及群众集中征求意见建议,圈定各自卫生整治范围,由村寨寨老、房族族长等介入,压实邻里之间卫生监督、村级动态监督职能,对群众门前屋后卫生杂乱、流动商贩占道越线经营、各类车辆违停乱停等行为进行纠正,用好“公共区域摄像头常态巡查+群众全员检查+村(社区)老年服务团巡回督查”机制,对群众举报线索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并纳入文明家庭积分管理。三是圈定管辖线,突出示范带头。整合镇村两级干部、村(社区)人居委员会及监委会成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等群体,以现有自然寨为单位,综合考虑地理相邻、居住相连、人文相近、利益相关等因素,按照便于组织、便于管理、便于服务原则,将分散居住的农村群众“化零为整”圈定管辖范围,赋予村(社区)属地管理、卫生监督、奖惩运用职责,赋予房族族长、寨老、道德模范等组织管事、民情搜集、意见反馈权责,依托村寨“院坝协商会”定期对各网格管护、卫生整治等情况通报到户到人,突出发挥好模范带动、房族管理、家庭教育优势,提高区域交叉评比、奖惩运用力度。四是绘好时间线,激活自治效应。坚持“动态督导+日常巡视”常态化,按照每周一次卫生集中整治、每月一次集中曝光、每季度一次集中评比、每年度一次集中授牌颁奖“四个一”模式,根据时间节点串联具体工作内容,推动村级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奖惩运用与民生发展、服务个体、提升效益等挂钩。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程序,动态运用“榕易谈”平台搜集群众意见建议,以基层群众所思所虑、所盼所急为侧重点,列出具体问题、强化措施落实、突出跟进问效,对标具体要求、短板狠抓工作成效提升。五是完善治理线,创建“四和家园”。结合“家庭和睦、邻里和善、日子和美、社会和谐”具体要求,同步开展创建“四个文明”活动,即创建“科技好家园”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创建“文化好家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绿色好家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议事好家园”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将各房族族规、各家优秀家训纳入“民歌普法”宣传内容中,将厚葬薄养、滥办酒席、抢亲等行为纳入村民个人负面评价指标中,并作为村寨互帮互助、提供公益服务等参考之一。
在发挥群众自治作用上,必须把尊重人这一主体,充分借助群众之间相互监督、房族家庭内部管理、村寨公开监督,打通各级议事通道,联结各级资源共同推进基层堵点、难点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推动非遗研学、民族文化、特色文旅相结合,将具体效益根据基层群众在自治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贡献情况进行优化分配,确保群众自身贡献度与经济效益、个人民声绑定,激活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忠诚镇人民政府:李财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