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地责任一箩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近年来乡村建设任务加重,“无限属地责任”有所抬头,各层级责任书签订、考核扣分及约谈选项、网格化职责任务成反增之势,基层干部排查、宣传、整改“一揽子”包办,看似层层定位,实则让属地管理变味,最终导致具体落实错位。
责任传导不应履责泛化。农作物长得好,离不开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更离不开管理者精耕细作,面对自然灾害只顾求神拜佛摆明态度,各类成果终将“雨打风吹去”。同样的,基层治理从未是属地管辖一家之责,既要看管理区域天然禀赋,更多来自于管理者的主动作为。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有解决问题的态度、回应群众的速度,却少了落实工作的力度,独立于实干为要之外、热衷于汇报评比之间,各类成果终将被“雨打风吹去”;有的自由定性标准,事事是原则、样样讲底线,分不清侧重、辨不明缓急,动辄把苗头性、常态性问题上升为党性原则的政治问题,随意拔高工作标准、举一反三扩大问题整改范围;有的以“虚招”卸去落实压力,用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成效“磨皮”、成绩“美白”、成果“过滤”中,典型经验写得妙笔生花、数据展现得精彩纷呈,实际成果却难经得起推敲和推广。
查在“七寸”更需考在要害。“其为法则精而密,其施于事则简而易行”,执政风向应回归于解决实质和现实问题本身,当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在具体调研过程中不搞层层陪同、刷脸定位、打卡调研,少一些会议汇报、资料翻阅,多一些突击检查、自由选择,在群众反馈、实地探访中掌握第一手调研材料,重点打破开展工作下压基层的传统路径,厘清上下协同、同级协作的权责边界,摆正“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执政观念,汇聚资源优势更好支持属地管理落细落实,遏制地方“造景邀功”乱象,应以长远性、可持续性发展眼光让执政成果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地方发展成效上,把形式性、亮点性工程转化为实质性、惠民性工作,回归服务于民本质需求。
紧扣落实方可大有可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实践证明,实干者受尊重、不吃亏的地方,往往是风气正、事业兴的地方,以更鲜明的用人导向激活上下联动体系,是防止属地责任“嫁接”最行之有效的举措。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各级党员干部应以落实实功、夯实实效、比拼实绩为基,在学深悟透、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结合党的创新理论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全力开展课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问题大整改,突出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时刻迎接新考验、新挑战,统一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干部作风变化,承担起地方发展职责,为基层发展有所作为、大有可为搭好舞台。(忠诚镇人民政府:李财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