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是指投资组成合伙企业,参与合伙经营的组织和个人,是合伙企业的主体。当下,正值科技和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合伙人模式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乡村经济发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各项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2月23日至24日在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在乡村基层一线,围绕这一目标做出“合伙人”等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乡村经济发展再创新高,人民幸福指数呈稳定增长趋势。
一、探索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合伙人”模式
“其妻入山林,采拾虫鱼菜螺等,归啖食之”。此乃原始社会中,云南农业孕育在人类采集活动中的典型例子,她们通过不断观察,逐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于是她们进行简单的“合伙人”模拟试种,逐渐摸索出播种的新方法。时隔9000多年,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从农业经营模式看,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从生产过程看中国目前大多数农业生产还停留在粗犷的低级阶段,科技的投入很有限;从营销策略看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往往只顾大量盲目的生产,而不参与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问题,造成产销脱节。探索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合伙人”模式迫在眉睫。一是“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合伙人”模式的探索。通过村(社区)党支部牵引,结合村情(社区)民意所向,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特点,“走出去”考察、调研别具可行性的适合本地方发展的产业,“引进来”对应的农业大户或企业进行“领跑”发展。更加锚定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地方性发展定位,主动深入农户,宣传发动、积极参与、通力合作抓好党支部“火车头”作用,合作社联结企业或大户与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务工保障等关系,在提高农户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多措并举实现利益“双绑”实现合作共赢,进而突破小农经营模式。二是“企业(大户)+农户”的“合伙人”模式的探索。当前疫情形势严峻,经市场优胜劣汰,留下来的企业(大户)已具备在乡村,甚至在城市中牵线搭桥,甚至“领跑”的能力。他们用高科技的投入将传统农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他们可以有效将农户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吸引乡村智者加入新型农业发展的“大军”中,农户可以增加土地流转收入,也可以亲自加盟企业(大户)的信息化、科技化生产,从中汲取科技及信息力量,铸造一名政治素质高、勇于创新、敢于探索、舍得付出、懂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变身不发达地区的“土专家”“田秀才”,与企业(大户)形成互利互惠,相辅相成的发展机制,助推农业农村再上新台阶。三是“销售商+农户”的“合伙人”模式的探索。针对农业基础较好的区域,利用科技力量再创产量新高的同时,通过“股份合作”“一定比例盈利分红”等模式,销售商直接带领农户参与销售,增加合作的信心,农户直接参与销售商销售,针对消费人群选购的方向,及时调整种植养殖的方向,长期以一种“供不应求”的模式创新式发展,使销售商与农户形成共同发展的“双胞胎”体,既有各自的经济收益,又有自己的发展、销售模式,扩大连锁,形成生产和销售“独家”品牌。
二、探索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合伙人”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结合乡村发展的实际。一是探索特色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合伙人”模式。充分利用好乡村发展特殊的地理方位,在强化好“绿色+康养”作用的同时,通过不断扩大基地建设,加大对地方性、地域性品牌的培育,吸引各类人群实地考察学习,带动乡村旅游业、餐饮服务业等发展,助力形成集“观光+学习+旅游+增收致富”为一体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有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建立生态农特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的牵线搭桥,使农户和企业之间建立起相互依靠相互扶持的利益捆绑机制,带动推广乡村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解决当地部分农民的就业需求,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及时向农户收购农特产品,进行加工,利用线下各大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商贩进行实体经济培育,线上利用抖音、微信等信息化平台助力产品销售,把“一二三”产业主体留在乡村领域,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二是探索大户与散户联合发展的“合伙人”模式。由特色产业大户统一制定并组织特色产业散户实施符合时代要求的种植养殖,由大户提供特色产业管理技术的指导、咨询、培训和交流等活动,统一收购、销售农户的农特产品,并以高出本地市场价如1%以上的价格收购。有效解决大户有销售渠道,没有庞大农特产品货源,散户有众多农特产品,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从根本上实现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
三、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合伙人”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子和里子,一体推进,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是集思广益的“合伙人”模式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如何建设,乡村建设如何更好地见行动、见实效,需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即按照年初既定建设目标,以靠山绿山,靠水美水的方式,综合打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试先行,自主探索和创新创建模式,率先成为别具特色的建设示范点,同步形成基层治理有效推进点,助力长效机制的形成。乡村各族群众集中智慧和力量,为示范点创建建言献策,当好家乡规划师,留住乡愁。二是戮力同心的“合伙人”模式探索。坚持强化“一个引领”,群众事党员帮。坚持创新“一个例会”,重大事协商定。坚持开展“一个整治”,大家事大家干。坚持健全“一个网格”,村民事村里做。坚持定好“一个民约”,民俗事文明办。坚持续好“一条产业”,赚钱事自己做。助力乡村环境保护与提升,推进基层治理与巩固,为建设宜居宜业乡村提供巨大的推动力量,让人和景美的乡村绽放出“异彩”。(临翔区平村彝族傣族乡委员会副书记、临翔区平村彝族傣族乡人民政府乡长:普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