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现,个别单位对基层年终考核时,没有切合实际情况,重“迹”不重“绩”,导致基层疲于准备资料,做纸面工作,陷入“材料导向”的怪圈。个别基层干部也变得麻木,没有积极性,以抓材料完成为主,对工作不细致、不清楚,但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材料导向”的绝对化。从2019减负年以来,一直倡导基层减负,重实效轻留痕。结果应该是一项工作完成的基准,用作为工作行动的指南针、方向盘,而现实结果因“材料导向”的绝对化被赋予成贬义的“代名词”,变成工作上只看数据的“丈量器”,材料成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通过按章办事,材料说了算,在既定时间完成既定材料给工作成效打分。因而极大导致部分干部在工作上出现“远程遥控”、“走形式”等干事模式,凡事达到预期结果就行,不管落没落实,谁落实的问题。
“材料导向”的误区化。习近平总书记说:“政策好不好,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放在工作上也是如此,落实到不到位、做没做关键看群众的评价。变通运用“材料导向”不一味看材料评实效,侧重点放在过程落实的追踪与督促,有没有做,认真做了嘛?多聆听工作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而不是材料导向,讲实干,抓落实。
考核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径,作用是促结果而不是形式和过程。基层工作要辩证把握材料导向的度,不一概而论,符合实际,重“绩”而不是“迹”,看群众的满意度,真正地把真抓实干落实到位到点。(剑河县观么镇人民政府: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