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学者李锦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态既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也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因为原生态和社会环境不断变化,民族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
现在的发展观是侗族文化保护的摇篮
民族文化,即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社会的精神文明知识的总和。从七十二寨侗族传统的发展观来看,发展直接就是增长。我们开展所有的民族文化活动,也都可能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下运行,在侗族传统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组织形式,这些都会被认为不合时宜的,应该丢掉。贵州榕江侗乡七十二寨的文化大变革,在经济大浪潮冲击下的今天,风起云涌,随之而来的是传统价值观的逐渐消淡,侗族文化的核心特征将被丧失,这样的发展形式是民族文化生态发展的天敌。
贵州七十二寨虽然以侗族为主,但还杂有苗、汉水等兄弟民族,远久至今,七十二寨及周边接壤的乡镇,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由于交通困难,经济落后,人与外界的交往少。但是,纵观七十二寨侗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保存得还是比较完整的。可是在乡村振兴的今天看来,外来文化的冲击,直接影响似乎达到了蹦溃的程度了,比如语言、服饰、习俗、生活方式都在向汉化发展了。
原生文化难以延续我们现有的生活结构
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到现在,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新媒体的全面介入、新兴的产业不断兴起,加上外来文化的致命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七十二寨的传统文化结构,七十二寨原生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的挑战,多磨严峻的挑战,什么外国生活方式,什么现代的新潮流,把我们的原生文化团团包住,我真的感觉到了危机四伏。
原生态文化,也是本土文化,尽管我们的文化在发生变化,但是,作为七十二寨侗族的核心区域,民族文化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家庭的生活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原生文化目前已经表现出它弱微的生命力。本人在乐里镇文化站工作二十年,专门从事本土文化研究,我深深地热爱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也真正意义地过着七十二寨的原生文化生活,为原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做出了艰辛的努力,毫不客气地说,我为七十二寨原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已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成为了侗族文化的传播者。
一定要全面保护原生文化,在多年的坚持和努力下,乐里镇文化站以点带面地把本里村作为七十二寨原生文化基地进行整合,通过多次努力,乐里镇政府终于同意把本里村作为旅游示范村进行包装,现在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较快的村寨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少量的游客陆续到来,也逐步使侗族群得到经济收入,可因硬件设施没有跟上,仅靠软件(风情节目)来支撑,较兄弟乡镇来看,我们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在落后,希望能够有更好的改善条件,物质生活条件要得到提高,
现在,看到许多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我们的心凉了。还有一些人本土文化观念淡薄,甚至还要自欺欺人,据了解,乐里的一位教师和一名前任村干,他和妻子及他们的祖辈全是地道的侗家人,他们现在讲汉话还严重“夹侗”,可他却公然命令孩子们不要说侗话,全讲汉语,谁不说汉话就赶出家门,简直是伤风败俗。花桥上,村子里,来回传唱的声音,已不再是悦耳动听的侗歌声了,而是打工仔们手机里带回的《爱情买卖》、《月亮之上》、《香水有毒》《我的肩膀有你的味道》等等乌七八糟的短命流行歌。打工仔们身上穿回来的不是侗衣本服,而是有意通了洞和多补口袋的破烂牛仔裤,可他们还引以为豪,说是时尚,姑奶奶们把令人羡慕的乌黑长发剪短后汤染得如同鸟巢一样乱作一团,她还说那才是新潮、时髦,小伙子们钻戴耳环,头上染的全同野猪毛一样黄的头发,他们讲的话全是什么“瓦舍”“雷侯”等令人大反胃口的广语。父母们无不都苦着脸横着眼丧着泪无可奈何地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无不在痛心疾首,难道我们的原生文化就这样被那些败家仔们给毁了吗?濒危的优良传统文化谁来拯救呢?
尊重我们的选择
请尊重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及其内聚力,侗族文化的变迁有它自身的独特规律,如果没有强大的外力冲击,文化的变迁就会只是一种渐变,即使通过与周边文化的接触,发生文化互动,它也会形成新的文化景象。因此,文化保护的关键是这个文化内生的传承机制,也就是说: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让我们去保护自己,七十二寨侗族文化在漫长
的历史过程中,将会形成了自己抗拒外来文化冲击的独特机制,侗歌、侗戏、服饰、语言等生活方式,能使自己的文化可以灵活应对不同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尊重侗族文化的内聚力,也是尊重我们的选择,也需要我们摆脱文化进化论的单线思维,充分认识本土文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尊重本土文化的价值观。
七十二寨原生文化的发展态势表明,积极参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在外工作的侗家人,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本土文化的客观价值,更要具有保护和传承原生文化的自觉意识,行动起来,这样才容易作出文化种类接受的选择。
弘扬侗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七十二寨人的发展能力,在传统文化中,民主、互助、注重大家庭整体竞争力等优秀民族文化传统,都可以在提高七十二寨人发展能力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凡七十二寨人,要增强民族传统观念,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建立农户参与的村寨原生态文化保护模式,实际就是保护自我。旅游业发展就得靠文化的支撑,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嘛,良性循环,一举多得,这已经在旅游发展中被广泛采用并成为共识的新举措,而且村民又直接从旅游业中得到受益的一种良好模式。支持七十二寨村寨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多给七十二寨人改善经济条件的机会,就可以建立以旅游业为起点、以原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物流业为补充的新型产业结构。如今,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开始为七十二寨一些镇村群众注入了生机。可重要的是,七十二寨人要有利用原生态资源作为基础的经济意识,使得侗乡七十二寨旅游业呈现活力,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保持民族文化传
统的一种互补。生态农业,是要以生态农业和林业为铺垫。生态林业与农业经济系统的有机耦合,就成了侗乡经济发展的基础。未来七十二寨的主导产业,是旅游业和原有的基础农业,可能还发展到加工业、服务等领域行业。既为侗族文化的传存和发展提供生态环境条件,又可以在分类经营的前提下,为七十二寨侗乡经济建设提供丰富的再生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良好的社会环境里,才能促进七十二寨原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形成以良好的民族系统文化为基础的生态体系。加强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缺乏现代教育,是七十二寨人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根本原因。很多原生文化地位较高的传承人,由于受到的教育不够,难以适应现代生活,并正在这种不适应中面临“当家不做主”的困境,造成了风马牛不相及的自我限制和被动局面,因此,要增加传承人接受现代教育的机会,也是关系到如何传承和保护原生文化的根本问题。
我也深知,最终全部是汉化是未来全民族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新的形势下,保护和传承原生文化要靠广大的群体来参与,要靠政府的投入及惠民的政策,要靠来自多方面的机遇,做到民族文化的科学传承,古为今用。本土文化是历史流传下来的财富,是多年侗族人一直应用下来的成果和结晶,我们不需“截断”,谁断了它,谁将会成为民族的败类。眼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危在旦夕,本土文化的保护不容忽视,拯救本土文化已势在必行。(通讯员:杨仕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