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部分干部忙于日常工作事务,加上创建文明城市、疫情防控等任务的叠加,放松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主观世界的改造,陷入“事务主义”,导致工作部署贯彻不彻底、不全面,处理问题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何为“事务主义”?中央党校董振华教授指出:所谓事务主义,是指面对纷繁复杂的任务,一些干部陷入重复无为、敷衍应付的境地,整日“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主要表现为只顾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工作中没有长远规划,缺乏思考谋划能力;处理问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纲举目张,而是满足于单一重复;干工作不分轻重缓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是事倍功半或者劳而无功,甚至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缺乏主观能动、缺乏因地制宜,不能够敏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是机械地、被动地应对。
事务主义在基层干部尤其年轻干部中普遍存在,部分干部没有把理论学习当成经常性的工作来做,在工作中也不善于发现问题、总结方法,常常是上级安排学什么就学什么,需要用什么就学什么,理论学习不系统、不连贯,达不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中国纪检监察报11月2日发表文章《干部如何跳出事务主义》中提到:“党员干部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长此以往,甚至会对党和国家事业造成损害。一方面,事务主义者不从实际出发、不按规律办事,偏离了实事求是、背离了求真务实,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使干部在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在党内形成不良风气,甚至影响社会风气。”
学习不足,导致理论素养低下;业务知识掌握不牢,导致了业务工作能力不足、工作创新能力欠缺,最直接的结果是工作没有条理、杂乱无章,对于新情况、新问题没有有效的处理办法,碌碌无为,甚至对工作产生懈怠情绪,工作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
中国纪检监察报11月2日发表文章《干部如何跳出事务主义》中提到:组织上应多给予基层干部、年轻干部一些关怀厚爱,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减负松绑,杜绝形式主义,删减不必要的会议和督查考核,减少无实质意义的留痕材料。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充分运用,要改进管理方式、整合各种信息平台,让数据简约集中,从而真正为工作服务,而不是让基层干部为数据所累。
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年轻干部要跳出“事务主义”,提高工作水平。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干事创业、锐意进取的决心,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学习,主动思考,合理安排时间,针对问题科学分析原因,查找自身的不足,在工作中找出症结所在,在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思路。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举一反三。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繁琐的工作中保持主观能动性,摒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抛弃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作风,严格要求自身,以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的精神高标准地完成工作。(文/刘明琦 回民区纪委监委驻区市场局纪检监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