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21年又连续18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做好“三农”工作,对河南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只用了全国1/6的耕地,就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2019年的夏粮收获成绩单上,河南的粮食总产量高达749亿斤,稳居全国第一。但是,过去的河南可不是这样。1952年,河南的粮食产量只有211亿斤,根本无法满足本省人民的粮食需求,只能从外省调粮,直到1983年,才解决了省内的口粮问题。再后来,到了1997年,河南一跃成为了粮食生产第一大省。国家和省市为了推动河南农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不少的惠农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河南的同志们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
惠农政策始终居于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我们接触最多、最广的是劳动人民。近几年,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三农”作为财政预算的重点工作,基层干部应以求真务实、勤勤恳恳的态度,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投身基层工作,为人民谋求真真切切的幸福生活。基层干部作为能与人民群众亲密接触的一群人,要扎根大地、深入农村、了解民心,让党中央的每一项惠农政策惠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现如今,各式各样“走基层,送文化”惠民演出走上农村舞台;村委会旁的农家书屋为农民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层干部更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真正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近十几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在马路代替泥泞路、柴火换成取暖器的同时,我们看到了行驶在宽阔、平坦柏油路上的汽车;垃圾及时有效地被处理。但对我们来说,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需撸起袖子加油干。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来推进。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在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从江县刚边壮族乡人民政府;梁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