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逐梦 “三农”,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时间 :   2025-04-02 18:2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郑瑞莹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农,天下之大业也。”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重磅发布。这份文件如同一盏明灯,以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为指引,照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前行道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刻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赤诚之心共绘乡村振兴的 “时代宏图”,充分挖掘乡村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全力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读懂 “夯实农业根基” 的 “核心要义”,把热血倾洒田野阡陌,共织 “喜看稻菽千重浪” 的丰收绮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农业根基是否稳固,关乎着百姓的温饱、社会的稳定,更决定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复兴伟业。从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田灌溉和交通条件,到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优良品种,到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保障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每一项举措都是为了筑牢农业发展的基石,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刻领悟 “夯实农业根基” 的 “核心要义”,努力让 “田野阡陌” 变成 “丰收沃野”。要带动农民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好农村的绿水青山,让农业生产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进行,共织 “喜看稻菽千重浪” 的丰收绮梦。


读懂 “塑造乡村风貌” 的 “独特内涵”,把深情融入乡村山水,共织 “青山绿水绕人家” 的宜居新梦。“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乡村的山水田园,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乡村独特魅力的所在。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乡村,不仅能让村民生活得更加舒适惬意,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乡村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实现了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从干净整洁的村道小巷,到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从绿树成荫的休闲广场,到碧波荡漾的人工湖…… 乡村的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广大党员干部当读懂 “塑造乡村风貌” 的 “独特内涵”,用心将 “乡村山水” 打造成 “宜居家园”。要加强乡村规划设计,注重保护乡村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避免盲目建设和过度开发。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景观,让乡村既有 “颜值” 又有 “气质”。同时,要加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让村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共织 “青山绿水绕人家” 的宜居新梦。


读懂 “促进农民增收” 的 “奋斗目标”,把期望化作实干力量,共织 “生活富足笑开颜” 的幸福新梦。“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乡村振兴成效的重要标准。农民的收入水平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多。从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到开展农村电商、劳务输出,农民的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广大党员干部当读懂 “促进农民增收” 的 “奋斗目标”,奋力将 “农民期望” 变为 “幸福现实”。要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 “公司 + 农户”“合作社 + 农户” 等模式,实现农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环境,共织 “生活富足笑开颜” 的幸福新梦。(东营市档案馆:郑瑞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