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服务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政策在基层的落地生根,影响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已成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能力,是应对复杂多变基层工作的现实需要。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涵盖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诸多领域。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到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从疫情防控的艰巨任务,到惠民政策的精准落实,每一项工作都考验着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与智慧。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在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时,存在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欠缺的情况,导致工作推进困难重重。一些干部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因缺乏市场分析和产业规划能力,难以帮助农民找到合适的致富路径。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至关重要,要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专题讲座、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他们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掌握新的工作方法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在各自岗位上得心应手,成为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
强化基层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表,必须时刻牢记这一宗旨,将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现实中仍有少数基层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淡薄,对待群众态度冷漠,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有的干部在处理群众诉求时,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党的初心使命,增强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同时,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干部工作的重要标准,对服务意识强、群众评价高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漠视群众利益、服务态度差的干部严肃问责,促使基层党员干部主动转变工作作风,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还需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许多干部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要合理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减少不必要的形式主义,让基层党员干部能够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注重向基层倾斜,对那些在基层工作表现突出、能力过硬、群众认可的干部,给予优先提拔重用,激励更多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党员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重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层党员干部能力与服务意识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党组织持续发力,不断强化教育、完善机制、优化环境。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自身也要积极进取,在实践中锻炼,在学习中成长,以过硬能力和热忱服务,为基层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属于基层干部的精彩篇章,让党和人民满意。(剑河县磻溪镇人民政府: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