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治理 >
综合治理
幽门“梗阻”新生路|第一师医院腹腔镜助力22天新生儿重获健康
时间 :   2025-03-05 21:2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胡珺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喷射状呕吐1次、2次……7次,看着怀里宝宝日益频繁且严重的呕吐症状,小飞(化名)的妈妈心疼不已,着急地哭了起来。从呱呱坠地起,呕吐就成了这个出生仅22天小生命的 “常客”,让家人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根据您家宝宝的症状,考虑是‘新生儿幽门肥厚’,其典型症状就是喷射性呕吐、胃蠕动波和右上腹肿块等,宝宝需要住院做手术。”2月24日,小飞的妈妈最终还是带宝宝来到第一师医院,听了新生儿科主任周旭晨的话,小飞的妈妈无法接受也不相信,在她看来,吐奶本是新生儿常有的现象,怎么就要住院做手术了呢?

screenshot-1741180975862.png

新生儿幽门肥厚又称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周旭晨深知小飞的症状十分典型,可他完全理解患儿妈妈的顾虑,毕竟宝宝还这么小,任何家长都不希望、更难以接受让孩子承受手术之苦。


为了进一步确诊,小飞做完了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显示患儿幽门的厚度数值确实是‘幽门肥厚’,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周旭晨看到检查结果后,立刻请医院普外科三病区(小儿外科)主任李忠前来会诊。李忠仔细对患儿进行查体并查看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了患儿的病症,并再次向患儿家长告知了病症的危害。

screenshot-1741180994522.png

经过一天艰难的心理斗争和反复商量,小飞父母在第二日带着宝宝来到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入院后,新生儿科医疗团队立即给予患儿纠正脱水、调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状态,确保患儿在手术前达到稳定的生理状态。


2月26日一早,小飞的手术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对于新生儿手术来说,各器官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尤其是心肺功能稚嫩,麻醉是第一难关,麻醉药物剂量的把控至关重要,少了患儿可能在术中苏醒、乱动,影响手术进程,对患儿心理发育造成影响;多了则会抑制循环系统,复苏时间延长,带来心肺功能障碍等风险,医院麻醉科主任曹振刚通过精准用药,为患儿顺利实施了麻醉。


闯过麻醉关,紧接着小飞要面对的是第二道难关——“腹腔镜下幽门环切术”。李忠带领医疗团队通过微创的方式,为患儿在左上腹、肚脐、右上腹分别打了3个小孔进行手术,腹腔镜手术虽切口微小,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极大,进入腹腔的器械活动范围受限,器械之间容易相互干扰,医生只能凭借观察与经验来判断力度,对精细动作的掌控要求极高,比如在分离幽门环肌与黏膜层时,过深易刺破黏膜,过浅则无法彻底松解梗阻。


“新生儿的身体组织娇嫩且解剖结构微小,幽门部位更是精细复杂。其管径狭窄,一般仅有数毫米,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稍有偏差就可能损伤周边的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以及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进而引发出血、穿孔、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等严重并发症,所以手术风险极高,幽门环肌厚度、长度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都需要我们了然于心。好在我在腹腔镜方面已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最终有惊无险,手术顺利完成。”李忠说。


手术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术后恢复对于小飞来说是第三道难关。术后患儿身体虚弱,胃肠功能处于恢复期。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密切关注切口愈合情况,严防感染发生,同时对胃肠蠕动、消化吸收功能进行精细调控,给予营养支持,并根据患儿的耐受程度逐步调整喂养方案,如奶量、喂奶频率、奶液浓度等各个细节,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3月5日,李忠再次来到新生儿科查看小飞术后情况,眼前的一幕让大家都松了口气:各项生命体征良好,体重正缓慢上升。一直悬着一颗心的小飞父母得知宝宝情况良好,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李忠介绍:新生儿的手术绝非一人之功,需要新生儿科、麻醉科、手术室护士等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术前、术中、术后任何一环出现沟通不畅或配合失误,都可能影响手术最终效果与患儿预后。小儿外科的技术不断发展,离不开浙江大学“组团式”医疗援疆的大力支持,浙大儿院“以院包科”对第一师医院小儿外科给予大力支持,成立了“高志刚名医工作室”,科室多名骨干派往浙大儿院进修先进技术,并多次邀请专家前来授课、手术指导,面对疑难患儿,专家们更是在百忙之中通过远程会诊进行指导,这一系列举措让小儿外科的技术持续精进,得以造福当地更多患儿。(第一师医院宣传办:胡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