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犹如一块巨石,投入社会发展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与热议。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25年更是有望突破1200万大关,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一、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精心培育多年的高素质人才储备力量,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关乎着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一方面,大量应届生涌入人才市场,若长时间找不到工作,不仅造成个人教育投资的浪费,更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家庭带来经济和心理负担,甚至引发社会焦虑情绪蔓延。另一方面,各行业、各领域的蓬勃发展亟需新鲜血液注入,大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创新思维与蓬勃朝气,正是推动企业升级、产业创新的关键动力。
二、聚焦就业困境,其成因是多方面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环节,部分专业设置未能与时俱进,课程内容偏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所学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企业在招聘时,出于降低成本、追求高效的考量,往往倾向于招聘有经验者,使得毫无工作履历的大学生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再看大学生自身,一些人就业观念陈旧,盲目追求“铁饭碗”、高薪高职,对新兴行业、基层岗位嗤之以鼻,又或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求职技巧匮乏,在激烈竞争中茫然无措。
三、提升自身本领,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然而,面对难题并非束手无策。政府已然发挥起宏观调控的关键作用,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对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小微企业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鼓励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为大学生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技能进修机会,帮助他们弥补实践短板,快速适应职场需求。高校也在积极求变,紧密对接市场动态优化专业设置,依据行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内容,增加实习实践学分比重,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实战经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入学伊始便引导学生探索职业兴趣、锚定职业方向,还举办各类模拟求职大赛、职场礼仪培训等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求职软实力。
而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也正逐渐觉醒。越来越多的人放下身段,主动投身新兴行业,凭借自身所学在电商直播、短视频制作、新能源研发等领域崭露头角;选择扎根基层的也不在少数,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展拳脚,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大学生就业之路,虽布满荆棘,但在政府、高校、社会与个人的协同努力下,正逐渐被拓宽、被照亮。这不仅是一场为个人谋前程的奋斗,更是一场为国家、为社会聚力量的征程。当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发展的巨轮将在这股新生力量的推动下,向着更加繁荣昌盛的远方破浪前行。(榕江县崇义乡人民政府:吴春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