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大学生为了求职极为重视实习经历,于是付费实习中介服务应运而生。然而,在高昂的费用背后,隐藏的却是程序性的线上实习以及含金量存疑的一纸证明。例如,有的学生花费9000元换来的仅仅是远程实习,根本没有接触实际工作。付费实习市场乱象纷纭,存在服务不达标、陷阱合同等诸多猫腻和风险,律师也指出这种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2月25日 澎湃新闻)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实习经历已然成为大学生求职的重要砝码。这本是一种积极的趋向,但是付费实习中介的不良运作却使这一原本积极的现象变了味。我们绝不能让“付费实习”成为收割教育领域韭菜的场地。
首先,“付费实习”涉嫌违法违规,损害权益需警觉。任何商业行为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之内进行。付费实习中介的一些操作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习学生作为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不但让学生付出了高额费用,而且可能面临实习毫无收获的结果。大学生在面对付费实习中介时,要仔细审查其合法性,对于明显违反法律规定的服务必须坚决抵制。唯有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实习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
其次,盲目相信中介宣传,忽视质量实不可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许多学生被中介宣传的大厂光环所迷惑,以为付费就能获得高质量实习。可实际上,没有真正接触工作的实习,就像虚幻的空中楼阁。学生应把重点放在实习能够带来的实际成长上,多考察实习内容是否充实,能否学到实际技能,而非被表面的噱头所吸引。
再者,行业规范势在必行,剔除弊病推动发展。“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流。”付费实习行业若想健康发展,就必须剔除不健康因素。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明确实习内容、报酬等方面的规范。中介机构自身也要加强自律,以诚信为本,提供真实有效的实习服务。
“付费实习”本应是大学生通往职场的助力器,而不是某些不良中介敛财的工具。我们要共同努力,别让“付费实习”沦为收割教育领域韭菜的场地,让实习回归它应有的价值,使大学生在实习中真正成长,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