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集贸市场内“缺斤短两”“计量作弊”现象频发。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出台《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2025年3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要求市场主办者建立制度、规范经营者行为并加大处罚力度。消费者期待新规能有效震慑不良商家,维护权益。(12月23日 中国新闻网)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集贸市场本应是公平交易的场所;然而,不法商家的计量作弊行为却屡屡破坏市场的和谐。这种现象的背后,是部分商家诚信缺失、逐利心切,也反映出之前监管和处罚力度存在不足。面对这样的状况,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规范市场计量,是筑牢民生权益“防护堤”的关键之举。
加大执法力度能有效发现问题。“发现是解决的开端。”只有执法人员积极深入集贸市场,通过频繁的抽检、巡查等方式,才能及时发现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计量作弊行为。这不仅能保护消费者免受欺诈,也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监管部门要增加执法人员数量,加大对集贸市场的巡查频率,采用先进的计量检测设备。如此,才能在第一时间揪出不良商家。所以,发现问题是遏制违法行为的首要环节。
除了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处罚力度也是至关重要的。“严刑峻法,可促成盛世。”严格的法律惩处能够对社会秩序的建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处罚力度足够大时,商家在作弊前就会权衡利弊。一旦违规成本远远高于非法所得,商家就不敢轻易以身试法。这有利于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对于计量作弊的商家,应提高罚款额度,情节严重者可吊销营业执照。所以,强大威慑是减少违法行为的有力保障。
规范市场计量最终保障民生权益。“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生动地体现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市场计量的规范,最直接的受益群体就是广大消费者。当消费者在集贸市场不用担心被“缺斤短两”时,他们的生活成本会得到合理控制,消费信心也会增强。要通过宣传让消费者懂得维权,同时畅通举报渠道。这样才能真正让民生权益得到切实保护。所以,保障民生权益是规范市场计量的根本目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市场在发展,监管手段也需与时俱进。通过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来规范市场计量,是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必然要求。我们期待《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施行能如同一把利剑,斩断不法商家计量作弊的黑手,让集贸市场成为真正公平、公正的交易场所,切实筑牢民生权益的“防护堤”。(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