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治理 >
综合治理
抓实制度建设 保障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
时间 :   2024-09-25 17:4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成明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制度是管长远的,带有根本性。邓小平同志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一个单位,制度问题不解决,工作作风问题无法解决,一所学校亦如此。“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完备有效的制度体系,发挥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才能让好的作风得到弘扬,让歪风邪气受到遏制。工作中做到:不触碰“高压线”,能守住“底线”,就要重视完善各项制度,更要重视落实执行制度,确保每项制度落到实处,有执行主体、有检查监督、有问责机制,把制度变成保障屏障,学校才能持续发展,下面就学校如何抓制度促规范,促进持续高质量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结合校情,制定出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

学校须根据党新时期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的发展变化,随之更新制度,使制度适应形势发展,在实践运行中,学校的制度建设也应当与时俱进,如:在以前,我校在制度建设上,下了不少功夫,在各层次都建立了不少章,立了不少制,但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很多制度都成了“稻草人”,笔者曾有过这样的切身体会,在担任校长之前,曾担任五年教导主任,当时教导处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那时刚刚担任教导主任,没人指点,弄不清楚方向,于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再问问校长,就这样忙活着做了几年教学工作计划,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每次做计划都很累,但实际上都是浪费时间,因为这些计划只是上面来检查的时候看一看,最后都放在文件柜里,好无用武之地,当时搞不清楚哪里出了问题,后来渐渐清晰了,一是教学计划只是教导处的一个学年初工作任务,学校没有把它纳入到管理机制里,做出来的计划和学校工作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应对检查;二是拟定教学计划只是出于一种习惯,而不是真的需要,完全是为了做计划而做计划,就像学生交作业一样,从来不问为什么;三是教学计划不涉及绩效工资分配,也没人检查监督,就是说我制定出来的计划没有人去认真地执行,没有人需要它,它不在任何人的绩效工资考核里,计划是没用的,这个经历想回去有点可笑,但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后来认识到做计划是一个“工作流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我们的目标不是将计划做出来,而是将一个应做的“工作流程”建立起来,然后用制度来规范流程。


那么,用来规范流程的制度要怎样产生呢?首先应全面梳理现有各项制度,对那些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教师认可的,须予以重申,继续坚持、抓好落实;其次,对那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该废止的及时废止;最后,如果一套制度落实不了或不合时宜,就需要学校领导班子结合校情,认真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或请专家指导制定出草案,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修订,推出“升级版”,然后对照制度,排除外界干扰,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样一来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教师工作目标清晰,自己对照制度条款去努力,学校管理会秩序井然。


二、让工作在制度下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管理环境

 在工作中,做到干成事不出事才是真本事,如何才能做到不出事?就得让工作在制度下运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师职称晋升、评优选摸、绩效工资分配、学校财务支出、人事安排、工程建设、物品采购、学校大额开支等都在教代会审议通过后阳光运行,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因为对老师来说,职称岗位晋升制度透明、收入有所提高、学校育人环境好、保障可靠、绩效工资分配合理,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才是关键,他们才有信心、勇气、智慧、韧性和耐力,敢于担当作为,才能做好教学工作。


因此,学校领导班子的积极引领和率先垂范地遵守制度尤为关键。学校领导班子都让工作在制度下运行,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体教师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坚决杜绝执行制度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只要用制度说话,以制度当家,才能打动教师,感染教师,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引领教师朝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让正能量成为学校的主旋律,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正气”,享受到遵守制度带来的福利,根除了偷奸耍滑,投机取巧的土壤,使教师队伍心齐气顺,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热情会更加高涨。再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执行制度,学校“踏实工作、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就能形成。“制度是硬约束不是橡皮筋”。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执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把制度的笼子扎紧扎牢。


三、用制度搭台,让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

人们常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把一所学校的发展寄托在校长身上,这好像无可争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总有在一个管理能力出众的校长带领下把普通学校办成名校,可是校长换了,名校也就没落了,名校总是“昙花一现”,不能持续名校传奇的奇怪现象发生,这是为什么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神话”校长的作用,“淡化”制度的力量,校长只注重干成事,没能把成果变成制度砌成台,缺乏“战略”布局,而只注重“战术”研究,具体表现为只研究“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如何提高分数的技能”,而没有把这些技能形成制度,以便以后可持续的获得回报,优秀成果得不到有效延续,比如:小学六年级上期“百分数”这一个知识点,小学毕业考的必考点,备课要如何备?授课中要注意的问题,重难点是哪些?如何突破?有几种变式?训练题要如何编制等等这些“战术”问题,没有把它形成制度;特别是没能把如何培养骨干教师的措施形成长效激励制度,确保这一群体的稳定;校长爱干事且能干成事,忽视了制度平台搭建的大格局,而搭建平台就得靠一个个点上取得的成果把它变成制度作为基石。


如果校长有战略眼光用制度把平台搭建好了,那么人人都可在这个平台上出彩,就是校长换了,新任校长不管是张三或李四,只要具备严苛的执行力,具有管理所需的专业技能,有高尚的品格,善待教职员工,在原有制度上作一些增减,补齐短板,不拆搭建好的台,融入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管理智慧,在现台基础上继续堆砌,把原有的亮点继续延长,学校在制度的保障下仍可持续发展,持续精彩!


总之,要让一所学校成为教好书、育好人的场所,在管理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对制度进行完善,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反思。在抓制度促规范中有时会迷茫,会遇到失败,要勇于尝试,只要去尝试,就会有失败,有时,失败也是一种选择,尝试了,尽力了,在这个过程里总会获得很多体验,有时会非常沮丧和委屈,但是每次失败的经验总结都会提高成功的概率。制度建设过程中,需有耐心和韧劲,成熟的、合适的制度是急不来的,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有获得感,学生要成长,抓制度促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很多,如何迎难而上,想出方法干出成绩,让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出彩,让社会满意,人民满意,依然长路漫漫。(通讯员:张中华、杨成明、双鸿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