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治理 >
综合治理
马台乡:挖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时间 :   2021-04-15 23:1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通讯员:陈永洁)滚滚奔流的澜沧江在临沧境内232公里流域中,缔造了许多绝美的古渡口,也缔造了许多传唱千古的传奇故事,其中,马台红色渡口就是最值得追忆的一个,它经历和见证了茶马古渡的辉煌岁月和马台阻击战的光荣历史。怀着对马台红色渡口的好奇和敬意,一路追踪着它的足迹,寻觅着它旖旎的风光,探索着它曾经辉煌和光荣的一切.....
 
1949年8月下旬发生的马台阻击战,其旧址就位于临翔区马台乡马台村委会小忙顶组。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二纵十一支队奉命从缅宁撤出向思普地区转移,边纵十一支队撤出缅宁县后到达马台,800多人准备渡过澜沧江时,耿马县反动土司令武装舒云光部、缅宁县地霸杨学政部、云县惯匪张国柱部等共500余人从西、南、北三路包抄我军。边纵十一支队在小忙顶对围攻敌人进行英勇阻击,并找到了唯一一条渡船,为保卫大部队安全渡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因此,在澜沧江畔,人们传颂着一位舍身忘死为二纵队十一支队寻找渡船而献出生命的英雄妇女,她就是杨和玉烈士,人人都叫她薛大妈。
 
杨和玉,女,临翔区马台乡马台村海子人,生于1910年3月8日。因生前团结邻里、勤俭持家、热情好客和夫家姓薛之故,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薛大妈。1949年8月,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二纵十一支队奉命从缅宁撤离,向思茅普洱地区转移,但到达马台渡口时,却找不到一只渡船,原来国民党反动土匪武装得知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二纵队十一支队要从马台渡口过江,早已命令土匪强迫船工将船顺江放走,并强行让船工离开渡口,妄图将800余人的边纵部队全歼余澜沧江边。收船费的朱老八舍不得放走所有船只,就偷偷地将船只沉入江底,这样,唯一的船得以保留下来。
 
杨和玉事先知道这件事,但不知道船藏在什么地方,当地农会副主席向朝升带着边巡战士找到杨和玉,请求百姓帮忙找到渡船,深明大义的杨和玉当既表示:“为了几百号人民子弟兵的生命,我豁出去了。她边说边给饥肠辘辘的战士们煮吃的,随后带上战士们顺江边到渡口上游寻找那条渡船,当看到一根拴在树上的链子时,她高兴地叫起来:“船就在这里!”战士们顺着铁链从很深的江水中将船拉出水面,大家欣喜若狂,连声高喊到:“边纵部队有救了!”杨和玉也欢天喜地叫到:“边纵部队有救了,要不然我们的部队就受苦了!”船只找到后,农会副主席向朝升又带着战士们到深山找到了船工李开周。于是二纵队十一支队利用这条船开始渡江,经过抢渡,除骡马外,800多名战士终于顺利突围突围渡过澜沧江。当最后一次渡船时,敌人已逼近江边船板,船只已被敌人的子弹打得千疮百孔,严重进水,战士们边划船边还击、边排水,艰难地渡过了澜沧江。渡江时部队提出为防止敌人报复、凡是支援边纵部队渡江的群众都要随军过江,但杨和玉看到当时人多船少,渡江任务繁重,为了让每个战士都能安全渡江,她让丈夫背起五岁的小儿子,牵着八岁的二女儿和十岁的二儿子随部队过了江,然后自己带着大儿子进深山躲避。
 
边纵部队顺利过江,打破了国民党反动土匪武装在澜沧江边全歼边纵部队的计划,使其让边纵部队成员第二支“蔡家军”的阴谋彻底破灭。当得知是杨和玉帮助边纵部队找到船时,同国民党反动土匪武装部派土匪四处搜捕杨和玉,在昼夜不停的大雨中,杨和玉母子先是在海子山脚的树林里躲了3个昼夜,然后就到了本组向光华家牛圈楼躲藏。1979年9月1日凌晨杨和玉不幸被捕,随即被敌人残酷的杀害于马台石灰窑垭口(丫口),临刑时杨和玉宁死不屈,中弹后她与敌人英勇搏斗,手上留下了道道刀痕,牺牲时年仅39岁,她用年轻的生命,挽救了二纵十一支队800余名战士的生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英雄事迹永远载入了党的史册,2004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杨和玉为革命烈士。
 
下步,马台乡将把讲述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精神作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全面对标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重要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感悟艰苦岁月中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革命精神,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基层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