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立法经过
新中国成立以后,曾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中国《民法典》编纂采取“两步走”:第一步出台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并将修改完善的各分编同民法总则合并为完整的《民法典》,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2020年4月20日、21日,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代表研读讨论中提出的意见和各方面的意见,对《民法典》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认为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和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就是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这是一项系统的、重大的立法工程。
为做好《民法典》编纂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先后多次向党中央请示和报告,就《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总体考虑、工作步骤、体例结构等重大问题进行汇报。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请示汇报,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共7编、1260条。
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每一个人的权利息息相关。
《民法典》是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而形成,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且协调一致。要加大对《民法典》的宣传、解读和普及力度,让《民法典》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尊法、知法、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沙雅县人民法院 :周瑞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