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的教学,在策略上,教师必须关注一个“略”字。通过近期几次参与校本教研的教学研讨和课堂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大单元视域下略读课文教学应该围绕以下“三部曲”进行教学,才能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
一、 紧紧围绕单元要素设计教学,突出单元阅读主题与训练重点。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阅读,学生学习语文应当着重提高阅读能力。阅指什么?是指通过阅读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的一种阅读策学语文的略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理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作为精读课文的补充,基于训练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的需要,略读课文的篇幅往往越来越长,而内容则略微浅显一些。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时间安排上的限制(一般是一课时),文本感悟条分缕析不可取,能力训练面面俱到也不可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所取舍,紧紧围绕单元主题来设计教学,突出单元阅读主题与训练重点。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叙述了一位晋西北的山野老人年如一日,坚持植树造林,创造一片绿洲的故事。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不神。为了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策略,笔者在教学《青山不老》一文时做尝试。上课伊始,我紧紧抓课题题眼,找准切入口。课前,我先板书出示“青山不老”,请学生说说与“青山”的有关或俗语,然后质疑:青山本来就不会老的,作家梁衡借这篇文章想表达观点?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中删繁就简,找准支撑点和生长点,直奔主题。
无需质疑,入选教材的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值得挖掘的地方很多。不过,与精读课文教学相较而言,略读课文更要努力践行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思想,围绕教学重点目标,找准着力点,不枝不蔓地展开教学,不求多,让学生有所得。
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要‘丰’;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自读自悟,为学生搭建轻松和谐的阅读交流平台,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语言实践,提高语文能力。
我们认为,一堂课应给学生至少15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最好是默读,让学生在一次次与文本对话中感悟提升。鼓励学生在坚持文章内容正确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大胆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让学生在实在的环节中主动进行有效的训练,达成教学目标。
1、抓关键问题,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导读中有两个阅读任务:默读课文,说说(1)这位老人创造的奇迹?(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呢?了解这一阅读任同学们带着这阅读任务,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我要求同学们,和问题有重点读,没有关系的跳过。教学中发现,同学们在极短的时间里很快就4、1、5自然段,但找到后只是照书读书。在老师的提醒下,很快回过从关键段中概括关键信息,很简洁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然后,学生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样,学生既巩固了书本第三单元习得的“有目的的阅读策略”,又学会了新的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同时为深入感悟人物形象,理解作家所要表达的观点做了第一层次的铺垫。
2、抓住关键词,感受人物形象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在学习时,整个课堂课由关键词“奇迹”作为中心展开教学。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我要求同学们围绕课题下方的阅读问题,再次品读课文。先找找课文中描写青山的语段,想想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带领学生从面上,从点上,从一组震撼心灵的数字上感受奇迹的壮观,奇迹的了不起。
如在教学理解“在15年如一日的植树中,老人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奋迹。"这一句时,用我们的学校、教室的面积与“3700亩林网”进行比较,从直观上让学生理解了老人创造的奇迹,然后再出示一组曾经的山沟恶劣的环境图片,今日和昔日的对比,直观上再次感受奇迹之大,之壮观,感受老人创造奇迹的艰辛。此时再让学生带着情感朗读描写奇迹的有关段落,学生惊叹、敬佩的情感得到充分进发,读得真情流露。
接着让学生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再次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时间的两个词语“每天”“十五年”来体悟文章的表现手法,感悟人物形象,为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做进一步的铺垫。
1.悟“每天”
教学中发现,学生从老人一天的作息时间中,很快悟出文字背后的“味道”:简朴、辛苦、坚持……我让他们一一板书到黑板上,这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悟“十五年”
老人就在这样的每一天中一坚持就是十五年!这是什么样的十五年?小组合作学习。
(1)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先提供了一个示例,如何从关键段中的找到关键句再概括出关键词。学生在具体事例的观照下,很快从2、3、6中自然段中提取出:孤军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关键词并写到了黑板上。
(2)图文并茂,对比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年坚守的不易。
三、立足主导,大胆放手,训练学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就是与文本的对话。作为精读课文的补充,略读课文不需像精读课文那样精讲细练,不过也正因为此,它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为此,教师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大胆放手,训练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略读课文的教学可以按照“自读―交流―积累(扩展)”的模式的进行教学。先由学生充分自主阅读课文,粗知大意;再在教师的组织下,或畅谈课文内容,或讨论表达方法,或交流读书体会等;最后根据课文特点,或安排积累,或扩展有关文本,或鼓励向课外自主获取信息等。如教学《青山不老》时,我在引导学生读最后两段后,我安排了一个写话练习。假如你是一位记者,让你去采访这位种树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以此片段练习,不仅理解了文本的中心,而且积累了学生的语言。(湖北荆门市沙洋县曾集镇中心小学:孙泉、蒋学兵、王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