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编织多能互补网络,书写“绿电惠民”的青春答卷
时间 :   2025-03-06 18:1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从四川“千河之省”的水电动脉叠浪成电、到甘肃“陆上三峡”的风电集群驭风为能、再到贵州“山地光伏”的集约开发聚光生金……我国西部地区依托天然禀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通过流域基地化开发、多能互补、科学规划,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澎湃动能。青年工程师们扎根在深山峡谷、风沙戈壁之中,将“无人区”变成“绿电仓”,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3月5日新华网)


近年来,我国西部大地正践行国家“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战略部署。青年工程师们以科技驯服自然伟力,用智慧编织多能互补网络,在“双碳”征程上书写“绿电惠民”青春答卷。


水电筑基,奔涌江河绿色动脉。水能开发是西部能源体系的支柱。以长江上游水电集群为例,其年输送清洁电能可满足超1亿户家庭需求。在四川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工程师团队研发的智能温控系统,将特高坝混凝土温差控制在合理区间,显著提升大坝耐久性。该电站年发电量达数百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大量标准煤消耗。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在此实现共生。工程师为流域特有鱼类修建生态鱼道,建成增殖放流站,累计放流鱼苗超百万尾。“江河既要奉献绿电,也要保持生命活力。”工程师的实践,诠释了水电开发从“高效利用”到“和谐共生”的理念升级。


驭风破局,崛起戈壁创新高地。甘肃酒泉风电基地通过技术创新破解发展瓶颈。青年团队研发的储能技术有效平抑风电波动,配套建设的特高压工程,使区域风电转化为稳定绿电。该基地年外送电量占全国跨省输送绿电总量的较大比例。针对极寒环境的技术突破更具现实意义。工程师团队研发的防冰冻叶片技术,使风机在低温环境下仍保持高效运行,带动区域风电产业年产值稳步增长。


逐光共生,变身石漠阳光银行。贵州威宁平箐光伏电站采用柔性支架技术,在特殊地貌上建成“发电-种植”一体化矩阵。光伏板下种植的中药材,带动当地农户年均增收明显,石漠化土地治理面积持续扩大。“光伏+”模式在西部多点开花:青海塔拉滩实现“牧光互补”,西藏双湖县建成高海拔光伏供暖系统,宁夏毛乌素沙地探索“光伏治沙”……这些实践表明,清洁能源正在成为生态修复与民生改善的双重引擎。


绿电报国,青春作答。西部清洁能源建设既是技术突破,也是发展理念的革新。近年来,西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国总量显著份额,农村清洁能源覆盖率较往年大幅提升。从点亮偏远地区的“第一盏灯”,到驱动产业的“绿色动能”,中国青年正以实干回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命题。(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