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终冲刺收官的关键时段,向基层和企业“传到压力”的各种会议和文件明显增多;名目繁多的检查督导和专项评比活动更是接踵而来。这种集中火力袭扰基层和企业,人为加重负担的形式主义,使基层和企业确实难以招架,只能无奈地硬着头皮、拉着架子全力以赴搞“应对”。
殊不知,基层并非“万能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可是,上级部署工作任务时,往往都是“高调发令、行政打压、限期完成”。一些地方不从实际出发,不考虑基层承受能力,要求基层事事“百分之百完成”、“百分之百达标”,导致基层难以负重、压力山大、苦不堪言。一旦完不成工作任务或不达标,轻者受通报批评,重者被约谈、问责和追责。基层干部长期处于工作“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转,基本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强调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下大力气减轻基层和企业负担,各地也及时制定出台了一些“减负”规定和措施,但在实际执行和落实中,往往都是“写在纸上、讲在会上、挂在墙上、悬在天上”,形成了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有时“反弹回潮”现象更为为突出。
近期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减负并没有收到明显成效,有好多“减”下去的又重新“拾”起来。
一是基层干部几乎天天忙开会,甚至奔波于开会的路上。一位乡镇党委书记无奈地向笔者苦诉说:“我和镇长的主要任务是应付开会,一年四季大多数时间都耗在开会上,有时一周最多参加过10多个会,有的会议白天开不完、晚上接着开,甚至开到深夜。二是上边频繁下通知、发明传,如同雪片似地飞来。每天都收到多部门发来的不同内容的电话通知、文字通知和明传电报,有的标注为“加急”。“上午刚下通知、下午就要情况”的屡见不鲜,我们基层实在难以招架,只好靠“笔杆子”胡编乱造、一报了之。三是“走马灯”式的检查督导和领导调研视察。基层疲于应酬,把主要精力用在“接待”、“汇报”、“陪同”上。有的基层乡镇和企业,一天接待过两三拨上边来人。一旦接待不周、汇报不好、或提出一些工作意见和建议,有时领导听了“不耐烦”、“不感冒”,不免还招来一些质疑和责斥,落个费力不讨好的下场。四是事事留痕、处处留影。上边来人检查督导和调研,除了跟随的新闻记者以外,下边也要现场拍照,或制成“小视频”,及时发公众号,通过微信广泛传播。然后记录在案、存档留查。有的基层和企业还把“领导视察”的影像制成大幅照片放在院内的橱窗上展示。现在,档案盒子制作精美、标注清晰、排列地整整齐齐,随时可供上边查阅。有的基层乡镇和企业本来办公经费就很紧张,但为了“所谓达标”,让上级领导和部门满意,一年用在纸张和档案盒子和影像制作的开支就得好几万或几十万。
上述情况并非个性问题,可谓是带有程度不同的普遍性。素常我们总是疾呼:形式主义害死人、官僚主义坑死人!可在现实中一直处于“见怪不怪”的常态化状态。难道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真的成了“不治之症”的顽疾吗?为基层和企业“减负赋能”真的是无法破解的“老大难”问题吗?依笔者之见:
一是,为基层减负,关键在“上边”。只要上边领导和部门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做到真刀真枪、自上而下落实“减负”的措施和规定,下边肯定“百分之百”的拥护和支持。但事实上,往往是上边“有病”,让下边“吃药”;上边“抽风”,让下边“医治”,究其根源是扭曲的“政绩观”作祟。实践证明,只有把基层和企业的负担切实“减”下来,同时防止“名减实增”,抑制“肆意加码”和“层层加码”,实打实地为基层和企业减负,才能使基层轻装上阵干事业、集中精力谋发展、激情满满抓工作、心无旁骛抓落实。这样,才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计划目标。
二是,要充分认识基层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基层是抓落实的“前沿阵地”。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事事都需要基层去落实,各项任务都需要基层去完成。如果基层运转不畅、执行力弱化、落实不到位,或因工作负担太重扛不动,就会出现得不偿失、劳民伤财的现象,最终受累的是基层干部,损失的是党的事业。因此,关爱基层干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基层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基层创造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应该从“减负”入手,这样才能体现新时代的领导执政能力和领导艺术。由此说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做好为基层和企业“减负”这篇大文章,才能有效抵制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实践证明,抓不住基层,不依靠基层干部和群众,我们的一切工作都会落空。这个朴素的常识和道理我们要铭记在心、自觉践行。
三是,应把“基层减负”纳入年度考核。为基层减负是一项严肃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基层干部需要的是体谅、关爱、呵护、善待和支持。他们不仅反感“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做法,更不满“长官意志”、“行政打压”、“强迫命令”等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做派。调研中,有不少基层干部直言不讳地抱怨说,我们不反对开会、发文。必要的会议必须要开,而且要开好、注重会议质量和效果;不能动不动就开会,用会议推动工作。我们期盼开短会、讲短话、讲“接地气”的话;提工作要求,不能脱离实际讲“过头话”和“办不到”的话。发文不能像雪片儿那样“满天飞”,而且照抄照搬或生搬硬的发文屡见不鲜。这样一来,容易出现打“文字游戏”,助长形式主义。消除“文山会海”这个顽疾,必须下猛药、动大手术,彻底根除。不能让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杂会”绑架基层干部;让虚头巴脑的“发文”干扰基层干部的精力。基层“顶不住”压力和“扛不动”负担的实例并非罕见、且令人痛心。近年来,媒体披露了多起基层干部因工作压力大、任务扛不动而得“抑郁症”、甚至“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实例。沉痛的教训,一再警示我们,为基层减负“无小事”,必须掷地有声、落地生根。眼下,临近年终,基层和企业处于“冲刺”阶段,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把“基层减负”纳入年度考核非常必要和重要。认真拉出“减负清单”,具体细化和量化,照单进行检查、逐项对号落实。在考核体系中,要旗帜鲜明地增加“减负权重”,让基层看得见、摸得着、有感触、有收获。不能“嘴上喊得凶、实际是落空”。对违反中央减负规定、肆意加重基层负担、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给予必要的党纪政纪处分,让考核指挥棒“舞”出基层的新气象、好环境。(作者许贵元,系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