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农人"返乡创业"的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海归、知名企业家等,为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已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0元,同比增长6.6%,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6.8%,经营净收入同比增长6%。这些成果表明,农民持续增收,生活不断改善,乡村振兴的生动美景日益增多。由此可见,新农人“返乡创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新空间,切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支持新农人“返乡创业”,更好发挥其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多元作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比如,2019年6月份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入乡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新创业。2022年印发的《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提出,引导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参与乡村振兴,支持专业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今年年初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新农人“返乡创业”,促进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政策保障。必须坚持政策导向,释放政策红利,狠抓落实到位。
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新农人"返乡创业"还存在一些难题和赌点。例如,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周期短,形式比较单一;有的地方根本不组织必要的培训,或仅凭“老经验”和“传统技术”,缺乏先进科学技能,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够紧密;新农人“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配套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还有一些地区对新农人“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甚至停留在“纸上谈兵”,特别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资金短缺等困难急需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在不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对此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坚持多措并举,为新农人“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环境,让他们激情满满创新创业,充分发挥“一专多能”的智慧才干,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首先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人返乡创业搭搭建施展才干的用武平台。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紧密围绕乡村特色产业,诸如林果业、手工业、中草药业、非遗传承业、旅游业等,打造平台和载体。有条件的地区,要着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坚持科技驱动,倾力抓好好产品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同时,要加大有效投入,重点引进特色产业项目和创新创业人才。加强新农人“创业园”建设,建立健全和完善配套系列配套服务体系,努力打造“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人才主体”等双赢模式的发展联合体,让更多新农人走上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之路。
二是培养一批乡村振兴创业带头人,为新农人返乡提供更多更好就业岗位。让更多回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以及农民企业家等成为乡村振兴干事创业的主力军,鼓励新农人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有劲头、有盼头。
三是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本地高校、高职院校及培训机构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运营的创新创业带头人。要积极组织乡村CEO培训班,设置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培训教材和课程,经常聘请相关专家教授,举办农技讲座、开办“农民夜校”开展“田间地头”、“农户庭院”进行现场指导、面对面传授,让更多农民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本领,从而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广和普及,为发展高质量农业产业、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者许贵元,系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