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资讯 >
综合资讯
致敬朱治国:以如磐信念书写生命答卷
时间 :   2024-09-23 18:2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李金炜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2022年6月11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因病去世,青海省委组织部办公楼里那盏彻夜长明的灯,再也没有亮起。朱治国同志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他在笔记中所记下的一句话,“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他的信念如磐石,担当中奉献,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立起了为民服务、开拓创新、不忘初心的亮眼标杆。新时代呼吁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作为学习模范,在他的一言一行中体会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汲取在基层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前进动力。


他是为民服务的“冲锋手”,“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爱民护民、担当实干。“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朱治国常常告诫下属。担当是一名干部在基层的练兵场摸爬滚打的制胜法宝,担当便是敢担事、敢做事,履职尽责、苦干实干。朱治国常年奔走在青藏高原的一家一户中,在第一线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困难,在第一时间解决疑难、疏通问题。基层党员干部要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放在心上的觉悟与意识,深入基层、了解民意,在村务茅舍、田间小巷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给自己设定高要求、严标准、细准则,时刻用先进典型模范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在基层工作中动力充沛、精神焕发,展现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应有的精神风貌,用实际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担当精神,做到为民思、为民虑,胸怀人民、情系群众。


他是开拓创新的“拓荒牛”,“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排忧解难、共克时艰。“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朱治国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如是说。机关中从不缺守本分、尽本责的干部,缺的是打破常规、突破惯例的创新性干部。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朱治国主动担责、敢于创新,提出并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基层干部的履职能力得到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体现朱治国破解基层党建难题的信心,更展现了他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基层工作往往纷繁复杂,问题五花八门,党员干部要有在实践中创新、在实干中进步的思维,打破守旧思想、克服本本主义,不当老好人、不打太极拳,做敢啃“硬骨头”、敢蹚“险滩”的新时代干部。在新时代的工作环境中,党员干部在行动上要杜绝“慵懒散”现象,在思想上要远离“低怕难”,奋起直追先进典范、培养提升创新思维,时刻用“挑山工”精神鞭策自己,用“绣花精神”绵绵用力,在民生幸福工作中久久为功。


他是不忘初心的“先行者”,“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矢志攻坚、履职尽责。“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即使面对不理解的声音,朱治国仍旧以党的忠诚干部时刻要求自己。“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党的初心使命。他把根深深扎入基层,用高原上的一步步脚印、一句句问询,成为了群众口中的“好尕娃”。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党员干部工作要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一步接着一步走、一棒接着一棒干,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切忌畏难心理,用热情换取人民的真情,用奉献赢得群众的尊重。目前基层工作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党员干部要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思想觉悟,艰巨的任务、尖锐的矛盾需要我们用“钉钉子”精神在工作中一锤接着一锤敲,把任务解决,把矛盾化解,以如磐的信念,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大的胜利。(山东省莱州市委组织部:李金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