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改革指引方向,目标振奋人心,组工干部作为人才工作的关键执行者,要全力锚定改革目标,全面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集聚和创新能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写好以教育培养人才、以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文章”。
强化顶层设计,理顺一体化工作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需要在方法论上坚持系统观念,不能刻板地将三个领域分开进行、分头改革。具体到落实层面,需要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在顶层设计和各种政策制度的构建维度上,统筹推进、一体布局和协同并进。要积极开展各部门人才工作发展环境调研,充分了解各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用力情况,自上而下调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架构,探索建立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三领域一体化发展的协调推进小组,专门负责统筹协调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发展事宜,并将各主管职能单位的人才职能写入三定方案,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避免组织部门“闭门造车”“指挥不动”的情形。
突出产业导向,谋实一体化发展改革良方。站在新起点上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建设为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使技术取得革命性突破,从而让更多创新成果、先进成果、优质成果竞相涌现。要围绕新兴和未来产业需要,破除产教、科教融合的制度性障碍,推动跨领域、跨组织、跨学科的干部、人才交流,强化协同创新。加大民营企业家、技工培养力度,破除企业家和工程师进学校、进课堂的职称、编制等“身份门禁”,让更多来自产业一线的卓越工程师、能工巧匠等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把企业创新共性问题转化为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议题,推动企业从“用人者”向“联合育人者”角色的转换。
聚焦成果转化,健全一体化配套服务链条。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的“关键一跃”。要健全科技人才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技术经理人、中试机构、概念验证中心等市场主体,打通产业界、科技界与教育界的沟通渠道,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科技需求侧在结构、质量和水平等多维度的耦合协同。加强科技人才在跨组织合作和流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股权、期权和岗位分红等激励机制,更加有效地激发和认可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活动。对科技人才在子女入学、医疗、住房、落户和创业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生态。(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张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