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不止步,山区开发创奇迹。位于长城脚下、燕山南麓的河北省迁西县,是一个“七山二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纯山区县。“围山转”造林植果工程,就是该县在全国开发荒山的一大首创之举,堪称“中国北方绿化史上的奇迹”!昔日那种荒山野岭“绿”难寻的燕山山脉和弯弯曲曲盘踞在境内的“古长城”,早已被郁郁葱葱的茫茫绿海所“淹”没。几十年来,接续奋斗的迁西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发扬新时代“愚公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他们以荒山为纸张,以汗水为墨汁,精心绘制了一幅“山上松柏戴帽、山间板栗缠腰、山下瓜果梨桃”的中国式现代化迁西绿色生态场景的绚丽画卷。
实干出成果,奋斗创奇迹。迁西“围山转”工程展示出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三统一”,具有划时代的典型示范引领意义。记得参加早年召开的全国山区开发和经济建设现场会的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及代表同志们,看了迁西的“围山转”工程以后,一边拿着照相机不停地拍照,一边赞不绝口地说:“迁西人民实在了不起,敢创天下大奇迹!”
那么,什么叫“围山转”?就是在坡度25度以下的荒坡地带,沿着等高线开挖1米深、2米宽的环山水平沟梯田,种植板栗树,山脚坡地主栽苹果梨桃等果树。“围山转”随山就势,环山而建,每条长达几百米,进行山体整体开发,所以群众称之为“围山转”。“围山转”这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兴建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时至今天,无论年年代多么久远,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迁西人民当年开挖“围山转”那种艰苦奋斗、创业创新的优良传统一直在延续和完善。“围山转”可谓是一堂生动实践的“生态课”,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绿化史”,更是一部艰苦创业的“致富史”,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无法形容。“围山转”,也称“围山绕”。它“转”出了迁西人民弥足珍贵的“致富经”;“绕”出了一条金光闪闪的“小康路”。详实的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如今,迁西县农民每年从“围山转”获得粮油收入8000万元,干鲜果品收入10亿元,合计年收入10.8亿元,人均增收3600元,靠林果收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村子超过一半以上,以支柱产业的板栗为例,全县板栗种植面积稳定在75万亩,常年产量达8万余吨,板栗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4亿元。“围山转”名副其实地成了迁西人民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乡村振兴的“闪光地标”。
“围山转”永远伴随着我们接续奋斗。尤其是80后、90后、2000后,都要知晓“围山转”是我们英雄的唐山人民创造的绿化奇迹,迁西县更是首屈一指、当之无愧!山区人民的家国情怀、远大志向和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传承。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当年,迁西人民开发荒山的动人场面实在令人难以忘却。几届县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矢志不渝地带领全县人民扎扎实实地开展山区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各级领导带头上山,群众一呼百应,人人生龙活虎,个个竞逞英豪。一年四季、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带着干粮露天就餐,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句累,坚持“以汗洗山”“以干为荣”,轻伤不下火线,涌现出男女老少齐参战,万名干部群众向荒山进军的火热场面。妇女姐妹们更是“巾帼不让须眉”,有的把孩子装进“背篓”里上山参战,涌现出多支开山造地、绿化荒山的“娘子军”和“女汉子团队”。那时,笔者曾被选聘为新华社国内首批特约通讯员、环渤海地区经济杂志特约记者、天津日报“外阜新闻”版特约记者。作为一名市里的机关干部,我虽然不能亲自参战开挖“围山转”,但我以自己手中的“笔”为工具,先后撰写了《燕山绿海“隐”长城》、《“围山转”工程,中国北方绿化史上的奇迹》、《山区处处荡春风》、《向荒山进军的“娘子军”》、《她们把红旗插在“山缝”上》、《林下经济“富”了山区人民》等新闻通讯,有的被新华社播发“通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新闻节目播出;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农民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报纸杂志也陆续刊发。
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人民群众一代接着一代干,“接力棒”舞出了当代“生态美”。如今的“围山转”已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围山造田、环山绿化,而是蕴含了生态优势和经济优势互补的强大功能以及抵御自然灾害的抗击能力,彻底改变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状况,呈现出“小雨中雨不下山,大雨暴雨缓出川”的自然生态景观。一望无垠的“围山
转”,如今变成了闻名遐迩的“绿色屏障”,对护卫山区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的迁西,新一届领导班子响亮地提出,全县一盘棋,同吹一把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要求,举全县之力,倾力打造燕山生态明珠、京东旅游胜地、宜居宜业新城。
回眸“围山转”,庆幸“滦水湾”。占地323公顷的迁西县滦水湾公园景区,具有“水、绿、雅、趣”和“水、鸟、岛、林”等生态文化要素,融合厚重的滦河文化和独特的湖泊风情,水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集湖泊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景区内外交通条件十分便捷,融入“京津2小时生活圈”,拓展了市民的近郊游憩活动空间,形成山环水绕、功能完善的城市生态休闲体系。工程建设速度之快、质量标准之高,与长河治理工程一样,创造了历史上的“迁西之最”。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的日益改善,使这座美丽山城正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民生实事、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真抓实干、勇毅前行,让“中国板栗之乡”全面驶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像闻名全国的“围山转”工程那样,创造出更多的人间奇迹和历史丰碑!(许贵元系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