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工业大学举行202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当晚突降大雨,两名学生上去给正在演讲的校长撑伞,却正好把两把雨伞之间的空隙留给了校长。(2025年9月5日大象新闻)
浙江工业大学202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当晚,一场突降的大雨意外催生了一则校园趣闻:两名学生主动上台为雨中演讲的校长撑伞,却因疏忽让两把伞的空隙正对校长,闹出“雨伞遮了自己、漏了校长”的小插曲。视频传开后,网友评价两极——有人调侃“双一流高校竟出这‘笑谈’”,更有声音苛责学生“连撑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难成大器”,甚至给学生贴上“马屁精”“显眼包”的标签。其实,看待这桩小事,不妨多些包容,更该借此思考背后的教育命题。
对两名学生,不必过度苛责。尽管已是大学生,但如今多数家庭子女较少,不少孩子在成长中习惯了父母包办日常琐事,缺乏独立处理具体事务的经验。他们的年龄虽已成年,生活能力的“成长进度”却可能滞后,出现撑伞疏漏,本质是缺乏实践历练的小失误,而非能力或态度的硬伤。再看现场情境,面对校长这一身份,学生难免会有紧张胆怯的心理,或许他们的注意力更多放在“要不要上前帮忙”的纠结、以及倾听校长讲话上,而非精准调整伞的位置。主动撑伞本是出于善意,没人会故意“帮倒忙”,这份热心肠远不该被一个小疏漏否定。
给学生贴“马屁精”“显眼包”的标签,更是大可不必。大雨中,当其他人或许还在犹豫时,两名学生能主动站出来想为校长遮雨,这份不加功利心的善意和行动力,恰恰是值得肯定的品质。校园教育本就鼓励学生主动表达关怀、承担责任,不能因为一次不够完美的实践,就将这份积极性曲解为“投机”。与其嘲讽,不如将其视作年轻人成长中的可爱插曲——谁的成长中没有过“好心办坏事”的经历?包容这份不完美,才是对学生善意的保护。
当然,这则小插曲也值得学校和家长反思。一个简单的撑伞动作,暴露的是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生活经验欠缺的问题。这背后,既有家庭教育中“重学业、轻实践”,事事包办代替的惯性;也可能存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生活能力培养”的忽视——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拥有学历,更要让他们具备独立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来,家长不妨适当“放手”,让孩子多参与家务、多处理生活琐事,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学校也可通过校园活动、实践课程等,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补上“生活能力”这一课。
一场雨中撑伞的小插曲,不必上升到对学生的否定,更该成为教育的“提醒信号”。对学生多些成长中的包容,对教育多些“全面培养”的思考,才能让年轻人在善意被保护的环境中,真正成长为“有学历、更有能力”的栋梁。(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