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产业融合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路径。同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聚焦“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农产品与文化等产业联动,明确将融合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关键抓手。
农旅融合激活绿水青山价值。盘活闲置土地,利用山水、梯田特色等资源,与周围的青山、河流、村落、云雾相映成趣,打造成依山栖居、休闲康养、农耕体验、田园音乐场、休闲娱乐、民俗体验、乡村旅居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乡村微度假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32亿,带动800万农户增收。这种“农业+文旅”的模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推动非遗产品成为增长新引擎。数字化发展为非遗传承发展提供发展平台,各地依托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一系列沉浸式旅游项目。用户了解非遗产品,不再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而是可以亲身体验陈醋酿造、传统剪纸等非遗技艺。据统计,深度文旅融合项目实施后,相关地区游客停留时间平均延长2-3天,旅游综合收入增长幅度高达30%-50%,充分彰显了文化遗产对文旅产业的强大拉动力。
打造品牌特色促进乡村繁荣。品牌特色蕴含着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产品等多方面优势,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显著标识。一方面,品牌特色能够精准聚焦乡村的优势资源,将分散的个体生产凝聚为产业合力。另一方面,品牌特色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农产品为例,普通农产品在市场上往往陷入价格竞争的红海,而拥有品牌加持的农产品则能脱颖而出。这种品牌溢价效应直接转化为农民和农村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资金流。(贵州省从江县刚边壮族乡人民政府:郑西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