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进步。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未成年人面临着诸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保护刻不容缓。
一是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给予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然而,一些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变化,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有部分家庭存在争吵、暴力等不和谐因素,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孩子建立平等、信任的沟通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烦恼。
二是重视学生需求。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承担着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责任。部分学校只看中学生的成绩及升学率,忽视了学生需求,过度竞争和排名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负担,会让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此外,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是维持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未成年人接触到的信息日益复杂多样。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网络游戏成瘾等问题给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净化网络空间,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同时,联合其余部门开展心理健康公益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
四是未成年人应学会自我保护和心理调适。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强的意志,学会正确释放压力和情绪。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阅读等方式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未成年人自身的共同努力,使未成年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贵州省榕江县平永镇人民政府:申跃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