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安全环保 >
安全环保
一师三团医院:暗夜生命营救,无创呼吸机点亮急性肺水肿患者生机
时间 :   2025-04-17 20:1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张青晓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2025年4月15日凌晨一点,寂静的夜晚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喊声打破。患者李辉(花名)被家人火急火燎地送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医院急诊室。


此刻的他,面色如紫茄般暗沉,口唇呈现出令人揪心的青紫色,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与死神做殊死搏斗。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痛苦,仿佛深陷绝境。家属在一旁焦急地呼喊着:“医生,他突然就喘不上气,胸口闷得厉害,这到底是咋啦!”


紧急集结:直面急性肺水肿危局

IMG_20250416_230638(1).jpg

值班医生何文慧见状,立刻启动紧急应对措施,迅速安排患者住院。心电监护仪上的数据令人揪心,心率高达189次/分,显示为房颤,血压飙升至200/126mmHg。患者端坐呼吸,双肺布满湿啰音,情况万分危急。何文慧医生果断采取第一步行动,立即给予吸氧,并迅速拨打第一师医院下沉专家心血管科杜晶主治医生的电话请求支援。仅仅5分钟后,医务科副主任田阿妮、临床科副主任田卫国、护士长苏璨纷纷赶到病房,一场与死神的赛跑正式拉开帷幕。


经过短暂而紧张的讨论,结合近期患者每日饮8公斤水的病史以及当前症状,专家团队明确诊断患者为急性肺水肿。这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心脏急症,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猛,短时间内便可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心脏负荷过重、心肌受损等原因,导致肺部淤血水肿,进而严重阻碍气体交换,患者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掐住了咽喉,生命岌岌可危。


精准施策:无创呼吸机开启生命通道


在这争分夺秒的关键时刻,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让患者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三团医院迅速启动急救预案,在给予吸氧、利尿、扩张血管等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关键的决定——启用刚配备不久的无创呼吸机进行抢救,而这在三团医院尚属首次用于急性肺水肿的实战。


医护人员迅速而有序地行动起来,他们一边轻声细语地安抚着患者极度紧张的情绪,一边以娴熟的操作技巧为患者佩戴好无创呼吸机面罩,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精准调整各项参数。呼吸机开始有条不紊地工作,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压力适宜的氧气,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生命守护者,努力帮助患者打开塌陷的肺泡,改善通气与血流比例,让氧气能够顺畅地重新进入血液,为患者的生命注入希望。


然而,初始阶段并不顺利,患者因对呼吸机面罩的不适产生了躁动情绪。医护人员见状,寸步不离地守在患者床边,轻声安慰着,同时耐心地调整面罩的贴合度,确保既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又能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不适。他们的目光始终紧紧盯着监护仪上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波动。


逆转危机:生命体征渐趋平稳

IMG_20250416_230739(1).jpg

随着呼吸机有节奏地持续运行,奇迹在一分一秒间悄然发生。仅仅几分钟后,患者的呼吸频率逐渐从急促的每分钟30多次,缓慢而坚定地降至25次左右,原本青紫的面色也开始逐渐转为红润,口唇发绀的情况明显减轻。心率稳步下降至110次/分,血压也趋于稳定,双肺的湿啰音逐渐减少。那原本被死亡阴影笼罩的生命,在无创呼吸机的有力助力下,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重新焕发出了生机,血氧饱和度也从濒危的低值稳步回升至安全范围。


“这是医院第一次用无创呼吸机对抗急性肺水肿,大家都顶着巨大压力。看到指标变好,患者呼吸平稳了些,我们悬着的心才放下一点儿。”参与抢救的医务科副主任田阿妮回忆道,言语中透露出坚定与欣慰。


截至今日,患者已成功脱离无创呼吸机,病情平稳。三团医院此次成功运用无创呼吸机抢救急性肺水肿患者,不仅展现了医院在危急重症救治方面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更为当地百姓的生命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让人们看到了在面对病魔时,医疗团队的坚守与担当,以及现代医疗技术所蕴含的强大力量。(第一师三团医院:张青晓、田阿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