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在时代的洪流中,年轻干部作为最清澈的“浪花”,必将在这场无“休止符”的持久战攻坚战中承担重要的使命。因此要在青年干部踏入工作岗位的那一刻开始,从“始”至“终”,全方位全链条重视青年干部的廉政问题,从“选育管用”四个方面,拉紧防腐拒变的底线,让每一名青年干部都穿好清正廉洁的“白衬衫”,做政治上清清爽爽的“干净人”。
优化“选”之标准,筑牢人才源头根基,净化干部队伍“活水”。“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选拔环节便是干部任用的源头,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精准优化“选”的标准正是关键之举。对于青年干部而言,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坚决不能种下“祸根”、埋下“伏笔”。对此,要摒弃单一、片面的选人视角,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考察体系,从政治素养、专业能力、道德品行、群众口碑等多方面严格把关。深入基层一线、工作前沿了解干部的实际表现,将真正有担当、有能力、有情怀的人才选拔出来,为干部队伍注入清澈、纯净的“源头活水”,从根源上净化干部队伍生态,确保干部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注重“育”之成效,精耕细作赋能成长,催生干部发展“硕果”。“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干部教育是干部成长的阶梯,是拨乱反正、引领航道的关键法宝,反腐战线长、时间久,青年干部的可塑性又强,更需要良而有效的干部教育去引导和灌输。对于青年干部,要依据岗位需求及个人特点,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育方案,引导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开展多元化的培训课程,涵盖理论知识的深度研习、实践技能的强化训练、创新思维的启发引导等。通过“线上+线下”、“课堂+实地”等多种方式,确保培育内容贴合实际、实用有效。同时,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实时了解干部在培育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及时调整优化培育策略,让干部在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收获能力提升、素质增强的“累累硕果”。
加强“管”之力度,织密制度监督网络,锻造干部管理“利刃”。“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强化干部管理力度,是保持干部队伍良好风貌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严格且全面的管理制度,明确干部行为规范、职责边界,让干部的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运用日常监督、专项督查、群众监督等多种手段,织密监督网络,让干部的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必要时可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除内部监督,借助专业机构、社会公众力量,对干部工作表现及廉政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干部任用挂钩,激励干部时刻保持警醒,在工作中既积极作为,又坚守廉洁底线。对于违规违纪行为,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以强有力的管理举措,锻造出干部管理的“利刃”,规范干部行为,维护干部队伍的纪律性和严肃性。
丰富“用”之形式,创新多元用人模式,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为充分发挥干部的最大效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积极丰富“用”的形式。打破传统的用人定式,根据干部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工作经验等,合理调配岗位,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推行轮岗交流制度,让干部在不同岗位锻炼,拓宽视野、增长才干,长期在同一岗位任职,易形成利益关系网。定期轮岗,能打破固化格局,降低腐败风险。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与挑战,促使干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视野,提升综合能力,为干部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鼓励创新用人机制,如探索项目制用人模式,让干部在重点项目、关键任务中挑大梁、展身手,给予每一名想作为敢作为的干部良好的机会与舞台。通过多样化的用人形式,激发干部队伍的创新活力与工作热情,营造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为干部队伍注入活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山东省平原县组织部:杨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