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谨防“警示教育”沦为“官宣课”
时间 :   2024-12-09 12:3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在反腐倡廉的征程中,警示教育理应是一记重锤,震慑公职人员的心灵;理应是一盏明灯,指引权力运行的正确轨道;理应是一面镜子,反映出干部队伍中的问题。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了一种令人忧虑的情况,即“警示教育”有演变为“官宣课”的趋势。


一些单位的警示教育,形式大于实质。常常是召集一群人坐在会议室里,播放着那些司空见惯的警示片,台上的人机械地照着文件念,台下的人则心不在焉。这就如同走形式的“官宣课”,其目的仅仅是表明“我们开展了警示教育”,而非真正让参与者从心底受到震动。


从本质上讲,警示教育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是对纪律和法律敬畏之心的重塑。它需要深入剖析典型案例中的痛点与根源。比如,某些官员的贪污腐败,不单单是个人道德的败坏,更折射出权力监督体系的漏洞、官场生态的不良影响等深层次问题。倘若只是简单罗列案例,而不进行深度分析,就如同隔靴搔痒,难以达到警示教育应有的成效。


要避免警示教育成为“官宣课”,首先要创新形式。可以邀请曾经犯错的干部现身说法,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悔恨的泪水触动在场人员的心灵。还可以组织实地参观监狱,让公职人员亲眼看见失去自由的痛苦,这种直观的冲击远胜于在会议室听报告。


其次,内容要精准。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风险点,定制个性化的警示教育内容。例如,对于财务部门,重点强调财务监管漏洞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对于行政审批部门,则着重阐述权力寻租的风险。


再者,要建立长效机制。警示教育不应是短暂的风,吹过就消失。而应定期开展,形成常态化的制度。并且,要对警示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知识竞赛等方式,了解参与者的真实收获。


从宏观层面来看,社会各界也应关注这一现象。媒体要发挥监督职能,对那些把警示教育当作“官宣课”的单位予以曝光。民众也要积极参与,通过举报等方式,促使公职人员切实重视警示教育。


“警示教育”一旦沦为“官宣课”,反腐倡廉的防线就可能产生缺口。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这一现象,让警示教育回归本真,真正成为公职人员清正廉洁、恪尽职守的思想保障,成为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重要力量。唯有如此,我们的公职队伍才能不断自我净化、自我革新,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筑牢根基。(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