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才的核心来源,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如何推动这批素质过硬、朝气蓬勃的年轻干部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本领、快速成长,早日扛起重任,已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做好选调生工作,关键在于深耕 “育、管、用” 三字诀,构建全周期培养体系,为其健康成长、行稳致远筑牢根基。
一、精耕 “育” 之根基,筑牢成长基石。“育” 是选调生成长的源头活水,需摒弃 “放任自流” 的惯性思维,构建精准化、系统化培养模式。强化理论武装,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引导选调生深入领会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补足精神之 “钙”、夯实信仰之基,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不偏不倚,从思想根源上筑牢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深耕实践锻炼,提升履职本领:基层是淬炼干部的 “大熔炉”。需有计划地将选调生派驻至乡村振兴、项目攻坚、信访维稳、应急处突等关键岗位 “墩苗历练”,让其在直面复杂矛盾、解决实际问题中经风雨、见世面,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真本领。完善导师帮带,加速角色转型:健全 “传帮带” 机制,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领导干部或业务骨干担任导师,通过 “一对一”“多对一” 的精准指导,从思想引导、工作方法、作风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帮扶,助力选调生快速熟悉基层、融入群众、适应岗位。
二、把准 “管” 之尺度,涵养优良作风。“管” 是选调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严管即是厚爱,唯有从严从实,方能引导其行稳致远。从严日常管理,划清纪律红线:加强常态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教育引导选调生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切实扣好廉洁从政的 “第一粒扣子”。健全考核体系,树立实干导向:构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突出实绩导向,不唯年龄、不唯学历,精准识别踏实肯干、群众认可、业绩突出的选调生。将考核结果与培养使用、奖惩激励深度挂钩,形成 “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 的鲜明用人导向。注重关心关爱,激发内生动力: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强化人文关怀。定期与选调生开展谈心谈话,精准掌握其思想动态、工作难题与成长困惑,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各项政策待遇,优化工作生活环境,让选调生安心、安身、安业,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关怀。
三、突出 “用” 之实效,激励担当作为。“用” 是选调生培养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 “育”“管” 成效的关键标尺。敢于压担赋能,搭建干事舞台:对经过系统培养、表现优异、潜力突出的选调生,打破论资排辈的束缚,敢于破格使用,及时将其安排到重要岗位、关键部门,让其在实战中挑大梁、当主角,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潜能与创造力。坚持人岗相适,实现人尽其才:结合选调生的专业背景、性格特质、能力优势与发展潜力,科学匹配工作岗位,力求 “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最大限度发挥其专业特长与优势,实现个人价值与组织需求的高度统一。畅通成长渠道,优化发展路径:健全选调生有序流动与选拔任用机制,对实绩显著、群众公认的优秀选调生,大胆提拔使用,并纳入后备干部队伍重点培养,为其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拓宽发展空间。
“育、管、用” 三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选调生培养的有机整体。精心培育是前提,严格管理是保障,科学使用是目的。唯有将三者深度融合、协同发力,构建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全链条培养机制,才能为选调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持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育造就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年轻干部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委组织部:朱孔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