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以“三学”破题 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长城
时间 :   2025-03-25 16:1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刘洪凯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近日,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彰显了党中央锲而不舍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的坚定决心。中央八项规定自2012年出台以来,以“徙木立信”之效重塑党风政风,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第一刀”,以“小切口”带动作风“大转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需从“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维度破题,以思想之光照亮实践之路,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长城。


为何学?以历史之镜观照现实,深悟“学”之必然。“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从全国2025年1月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6430起、批评教育和处理22008人的案例,到党中央于2025年3月全面部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的动态,数据与实践的双重警示揭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学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政治责任。八项规定精神是延安整风精神在新时代的赓续,如《论语》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唯有深学细悟,方能赓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纯粹初心。从革命年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八项规定,纪律严明始终是党的生命线。学是破解“四风”顽疾的现实需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如“积弊沉疴”,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似“糖衣炮弹”。苏轼曾言:“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唯有以学铸魂,方能破除“躺平甩锅”的惰性思维,根治“轻痕不重绩”的作风痼疾。


学什么?以问题为导向,锚定“学”之要义。学习教育非泛泛而谈,需紧扣“靶心”、直击要害。学核心要义,明纪律红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在于“严”与“实”,既要学透“改进调查研究”“严禁违规吃喝”等具体条文,更需深刻把握其背后“人民至上”的价值内核。《孟子》所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唯有学深悟透,方能将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学典型案例,树敬畏之心。从“一顿饭撂倒一群人”的惨痛教训,到“一张卡腐蚀一双手”的深刻警示,违纪案例是最鲜活的教材。王夫之曾言“惧则慎,慎则不败”,在“情景再现”中对照反思,方能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1月份公布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中,乡科级及以下干部占比92%,警示我们,作风建设还需“抓早抓小”。学创新经验,拓实践路径。从制度设计与教育实践并重的部署中可见,学习教育需与数字化监督、群众评议等机制融合,让“纸上规定”转化为“行动自觉”。《韩非子》所言:“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方能扎牢作风建设的“篱笆”。


怎么学?以知行合一为标尺,创新“学”之方法。“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学习教育的关键在于“知行合一”,须以“三结合”破局。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结合。从井冈山时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质朴初心,到运用大数据筛查“四风”隐形变异,既需传承“不搞特殊化”的红色基因,更要创新“AI预警+云端监督”的科技手段,让历史智慧与科技动能同频共振。制度约束与文化浸润结合。借鉴古代“礼法合治”智慧,既以“一案双查”“通报曝光”划出红线,也用廉政文化、家风建设滋养心田。如《盐铁论》所言“法势者,治之具也;仁义者,治之基也”,刚柔并济方能标本兼治。个人自觉与集体行动结合。党员干部当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对标对表,更需通过“蹲点调研”“结对帮扶”等实践活动,让个体“小我”融入组织“大我”,形成“群雁齐飞”效应。《管子》有言:“上下同欲者胜”,唯有同心同向,方能凝聚作风建设的磅礴合力。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要求我们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深化学习教育。从制度建设的深化到实践路径的拓展,从历史深处汲取智慧,于时代潮头勇毅前行,方能以八项规定精神之“火”,燎新时代作风建设之“原”。正如《诗经》所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唯有常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警醒,永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方能在这场没有终点的作风建设长征中,以“三学”破题,让八项规定这张“金色名片”在民族复兴征程上熠熠生辉。(沂源县委组织部: 刘洪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