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重点”,为新时代党员教育注入强劲动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需聚焦教育方向、方法、成效三个维度精准发力,以系统性思维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先锋队伍。
锚定“思想领航”,在教育方向上“定准航”,让政治底色更鲜明。《规划》强调,要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为首要政治任务,这是筑牢信仰根基、凝聚奋进力量的关键之举。通过深入系统地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党的先进理念内涵,激发拼搏动力。实践中,开展党员教育培训要做到重点内容要全覆盖,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自我革命等创新理论纳入必修课程,积极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研读经典著作、研习政策原文、领悟核心要义。要分级分类开展专题培训,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党员干部分别设计课程。针对农村党员,需强化乡村振兴、现代农业技术等内容;面向城市社区党员,应聚焦基层治理创新、志愿服务能力提升;而机关党员则需深化政策解读、公文写作等实务训练;面向企业党员,要加强学习成果与企业战略结合,引导其立足岗位解决实际问题。
深耕“多层耦合”,在教育方法上“辟新径”,让学习动能更澎湃。《规划》要求“丰富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要创新党员教育培养模式,探索传统教学场景与智慧教育平台有机融合新路径,构建数字化赋能、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的党员教育新生态。一方面,通过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教育体系,整合“网上党校”“学习强国”等平台资源,将党章党规、党的创新理论、基层治理等案例知识转化为适配新媒体传播的具体内容,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即时共享与精准触达,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学习不断线”。另一方面,将党史故事、先进典型事迹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沉浸式学习场景,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虚拟体验空间,动态还原历史场景,强化历史事件与当代认知的联结,通过沉浸式的体验,让党史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文字,先进典型也不再是遥远的楷模,而是化作身边触手可及的精神力量。
聚焦“实干磨砺”,在教育成效上“求实绩”,让担当本领更过硬。《规划》要求“注重理论学用转化”。党员教育培训的目标是推动实践转化落地生根。实效化培训绝非流于形式,要每一次的理论研讨都要精准对接实际工作中的痛点与难点,同时建立跟踪机制,持续关注党员们回到工作岗位后的实践表现。一方面,以切实有效的激励举措,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干劲与活力,借助定期回访、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手段,动态追踪党员于日常工作中的点滴表现,将教育培训深度融入岗位职责,激励广大党员扎根基层治理一线,主动担当作为,用实干书写奋进篇章。另一方面,以群众的获得感为不二准则,确保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地迈向群众所盼、民心所向,通过党员干部在实践应用中遭遇的难题、瓶颈,及时反馈给培训部门优化课程,倒逼培训内容紧密贴合实际需求,把源自教育培训的“红色动能”高效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磅礴势能,以每一个党员的“小行动”汇聚合力,撬动事业发展的“大提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山东省曲阜市委组织部:张合琛)